给全红楼直播解读原著+番外(185)

作者: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贾母心里舒坦,脸却一板,伸指点点凤姐的额头:“你个猴儿!”

【王熙凤的见识就远远不及贾母了。在第四十回 里,贾母看见林黛玉窗户上绿窗纱的颜色旧了,她便说,黛玉院儿里的竹子颜色已是绿的,再糊绿窗纱反而不美。因让凤姐去找糊窗的纱。】

【凤姐便说,"大板箱里还有好些匹银红蝉翼纱,也有各样折枝花样的,也有流云代己福花样的,也有百蝶穿花花样的,颜色又鲜,纱又轻软"③,说她竟没见过这样的纱。】

【贾母老太太便笑她,说那根本就不是蝉翼纱,正经名字叫“软烟罗”。】

凤姐听了目瞪口呆,半晌方道:“这真神了……我是真的不晓得有这种料子。”

【大家听听啊,这个名字起的,"软烟罗"。老太太解释说,这种布料,总共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庭,远远的看着,就像是烟雾一样,所以叫“软烟罗”。而那银红的又叫“霞影纱”③,因为晚霞是红的,是薄薄的浮动着的一层……】

萧兰兰说到这里,评论区一片安静。之前的几条“留言”停在那里,一动不动。

萧兰兰也故意不继续,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大家留言。

过了片刻,评论区突然动了起来,紧接着无数“好美啊!”“美呆了!”之类的文字飞速向上滚动。

原来,所有人都只单凭"软烟罗"、"霞影纱"这两个名字,就想象出了这种织物的美好。

【曹公棺材板压不住了:兰兰,给我们看看这四种颜色的色卡吧!】

天幕上,萧兰兰"唉"地应了一声,翻找片刻,取出四张色卡,分别是雨过天青、秋香、松绿和银红四色,放在桌面上。

【五代柴世宗烧窑,大臣请示烧成什么颜色,柴世宗就批了两句诗:"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就是"雨过天青"色的来历。】

贾母听了连连点头,表示萧兰兰的典故没说错。

紧接着萧兰兰又说了秋香和松绿两种颜色,最后说到银红。她举起银红的色卡,笑着道:

【小伙伴们,这是贾母老太太的提议啊,她建议集玉用这银红的霞影纱糊窗子,用以衬托外面的翠竹。】

天幕上说到这里,贾母忍不住有些恍惚——原来她曾想用这霞影纱给最心爱的外孙女糊窗子的呀!为何黛玉还住在这里的时候她没想起呢?如今黛玉已经搬走,自有她生父教养照料。

然而林如海纵是再周到,也总有一些想不到的地方吧。

想到这里,贾母支起身体,对身边凤姐说:"去找两个人,开了库房,将这些软烟罗找出来,将银红色的都送到林家去,就说我送给外孙女儿糊窗子……"

王夫人听得眼角直抽,心道家里这么好的布料,竟然全拿去送给外人糊窗子?

然而凤姐却赶忙应了,转头就吩咐平儿去办。王夫人在她身后干瞪眼没法子。

【花开彼岸:这位老太太的审美很有个性啊!我们那儿有一句老话,“红配绿,丑得哭”。】

【哈哈,兰兰也听过这样一句俗语。但是大家想想一下,银红衬翠绿,这在我们今天看来,岂不就是“撞色”搭配?这种审美很高级啊,而且不是任何人都敢用的。】

萧兰兰说的“撞色”倒是所有人都听懂了。凤姐缩在贾母身边暗暗点头:原来这叫“撞色”,大红与大绿,这些鲜艳而强烈对比的颜色,衬在一起,只要场合合适,未必便"村气"。

至此,凤姐对贾母的见识生出几分真心的佩服。

【为了这个我特地准备了一套剪纸画。大家可以看一看。】

随着这话音响起,天幕上出现了一枚剪纸,是一个窗框,窗框外可见斑斑翠竹,碧绿的竿身青翠欲滴。萧兰兰那双白白净净的小手轻轻一拉,窗框上便覆盖了一层银红色半透明的薄纱,完美复现了给潇湘馆窗上贴“霞影纱”的景象。

【……:嘶———】【23333:美呆!】

【同样的色彩理论,我们在宝钗的丫鬟莺儿那里也听到过。莺儿是个非常擅长结梅花络的丫鬟,宝玉就烦她来帮忙给自己的汗巾子配络子。莺儿就说:大红的汗巾子要配黑色或者石青色的络子,这样才"压得住颜色";松花的可以配桃红、葱绿、柳黄。④】

兼兰兰一边说,手底下一边摆弄,将不同的色卡放在一起,演示这些颜色搭配在一起的效果,引来了天幕上评论区里的一片赞叹。宝玉等人就只见到“好看”两个字刷屏。

【这种撞色的审美,基本是贯穿全书

的,从贾府女誉的衣饰和穿戴搭配上都能看出来。兰兰必须说,能够使用这种配色,彰显红楼中的贵族女誉们对自己的家世与衣品都非常自信,才会有这样张扬的配色理念。】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