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名著]和盖茨比双双暴富后(166)

作者:半只肉球 阅读记录

就连《纽约邮报》的同行也对它冷嘲热讽,比如同为小报的《纽约每日新闻》就指:“某报纸的销量显然下滑了很多,不然也不会写出这种可笑的报道去吸引人注意。”

伊莎贝拉见机行事,让瑞秋去联络一家报纸和一位时尚评论家,促成两者之间的访问。

那个时尚评论家指:“希莱尔的设计和手工都相当成熟,难以想象是个这么年轻的孩子。如果是真的,那布朗特小姐肯定是百年无一的超级天才。”

这句倒是公道话,因为伊莎贝拉上辈子在二十一岁的时候肯定是做不出这些作品的,她今天的能力也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才磨练出来的。

看见这篇报道,大家瞬间觉得《纽约邮报》的可信度又低了几分。

——看看那件世纪婚纱,连法国时尚杂志都认可一二,你说这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做出来的?开玩笑也别太过份!

故此,伊莎贝拉的应对方法就是不去应对,反正《纽约邮报》只有那么一个没有实质证据的内幕消息,除非有录音这类可以立即将她定罪的东西,不过以这个年代的技术而言不太可能。

以伊莎贝拉所知,现代就有很多不露脸的歌手、漫画家和小说家,连性别也不明,女性用男性的笔名或者男性用女性的笔名的情况还算普遍,这取决于他们的受众。

外界对他们的真实身份也不是不好奇,只是相比这个,大家最主要还是关心他们的作品,所以就算不露脸照样能发展得很好。

这个道理放在伊莎贝拉身上也一样的,她只是个做衣服的,不是什么天王巨星,她个人的八卦新闻其实价值不大,希莱尔的价值不在于她这个人,而是在于她的作品,一直以来不是没有人新奇过希莱尔的身份,也有人想挖出她的秘密,只是都在无效的尝试后放弃了。

只要她一直拿出好成绩,人家就不会特别去关注她的身份。

结果这次的风波就这么平息了,大家都认为是《纽约邮报》翻车了,不可思议的同时又无比讽刺,人们——包括女性都不愿意相信一名出色的时装设计师是一名女性这个事实。

用乔丹的原话来说就是:“丹尼丝(她们的一个共同朋友)听见这消息时跟我说,‘如果伊莎贝拉·布朗特真的这么有才华,那母猪都会上树了!’”

……

《纽约邮报》的办公室,两个人在激烈的争论着。

“劳理太太,你该不会是用假消息来敲诈我们吧?你知道这样是犯罪吗?”

“这事千真万确!那天我的确听见了她们的对话!”

“既然如此,我需要你公开站出来指证她,增加事情的可信度。”

“不可能!”尖锐的女声说,“如果我这样做的话,我的工作就要没了!”

“劳理太太,我们愿意多给你一笔额外的费用——”

“不!”劳理太太一口拒绝,就算《纽约邮报》给的钱再多又怎样?都不如一份稳定又待遇好的工作来得安心!

得知希莱尔就是伊莎贝拉·布朗特这事纯粹偶然。

她是伊莎贝拉·布朗特在两个月前聘请回来的裁缝,她跟另外几名新裁缝都在第二工作室上班。

虽然为希莱尔工作,但劳理太太从未见过他本人,这让她很好奇。

本来她是没有心去打听这件事的,只是有天她在选料上有些问题要问布兰登太太,打电话去主工作室又没人听,于是干脆过去走一趟。

大概是谁忘记了关门,正要敲门的劳理太太因此听见了她们的对话。

——“布朗特小姐,你跟《时尚芭莎》的访问在下周四,我已经帮你买了火车票。”

门外的劳理太太听见,猛吞了一口唾液。

希莱尔就是伊莎贝拉·布朗特……难怪她要隐瞒身份,一切都变得合理起来。

之后,她把这个消息以一个不错的价钱卖给了《纽约邮报》。

其实在看见报道的时候她是有点后悔的,为了钱就把自己老板出卖了,让她很过意不去,所以在《纽约邮报》再次找上她,希望她能站出来敲定这个事实她是不愿意的。

……

一艘从英国远渡而来的轮船在纽约的港口停泊。

几个孩子在甲板上奔跑,他们的母亲在后面大呼小叫让他们别跑,但孩子玩得正兴奋一点都听不进去。

其中一个男孩跑得太急,不小心绊倒了自己,眼看就要在甲板上摔倒。

旁边的人反应极快的捞住了他,母亲追上来向那人道谢。

一身英伦西装的英俊男人一手提着皮箱,另一手收回去插进西装裤的裤兜,站得像个军人一样笔直,冲她笑了笑:“小事。”

那名母亲有一瞬间的呆滞,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转身走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