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名著]和盖茨比双双暴富后(303)

作者:半只肉球 阅读记录

兑换券计划一推出,就引来了全城的关注及讨论。

在这个人人自危的时势,这种济困扶危的措施让市民看见了曙光——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被甩下。

《纽约时报》引述了一名因失去出口生意而倒闭的工厂老板的说话:“布朗特集团都要比整个政府管用,官员和政客都在装死,首先做实事的竟然是商人,这么多年来我的税都交去哪里去了?还不如拿去给布朗特大楼多建几扇窗!”

一直以来都有不少人觉得伊莎贝拉很做作和惺惺作势,她打着女性主义者的名号赚女人的钱,虚伪无比,但这下连他们都无话可说——你可以说她是为了巩固慈善家的身份才这样做,可布朗特集团确实是在做实事,为市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这不比那些光说漂亮话的政客强?

在一天之内,集团收到了上千份申请;一周后,申请的数量达了一万份。

当然,肯定少不了有人伪造文件来骗援助的情况,但要是真去考究的话会拖慢进度,行政费的增加远超于兑换券的价值,所以盖茨比情愿审核得没那么认真也要加快进度。

一个月后,第一批的兑换券发放出去了,超市及汉堡店涌进了大批来兑现的市民。

在第一周,因为店员没有经验,兑现的过程有些混乱和不顺利,但到了第二周,他们熟习了程序之后已经能井井有序的应付。

盖茨比的兑换券计划进行得有条不紊同时,伊莎贝拉也没有闲着。

她无法影响政府采取什么措施,像是关税及货币政策,令股市重新兴旺不是她一个人能影响的事情,但作为一个商人,她有自己的应对方法。

伊莎贝拉先用低价收购了一些本来要出口到国外的滞销商品,主要是可以存放得比较久的东西,像面粉、油、盐,奶制品之类的基本pass,保鲜期太短了,不然那些农场主也用不着把过期的牛奶倒进河里。

低价收购回来之后放到超市上贩卖,现在国内经济不景气,她也没敢定价太高,而是以比市场价格更低的价钱出售,即便如此,因为收购的价格真的太低廉了,她还是能赚钱,只是不多。

更低的定价正好拯救了失业家庭,没了收入自然得节流,顿顿吃肉变成了奢侈,但就算不吃肉也得填饱肚子,生活仍要继续,对日用品的需求就摆在那里,所以优活超市近期的一连串减价活动宛如雪中送炭。

兑换券能换来的东西不算多,除了卫生用品以外就是油盐奶之类的必需品,只能恰好应付日常,想喝上一口果汁还是得自己买。

失业家庭为了减少开支,不能再变以前那样大手脚了,什么都要省着用,对日用品的消耗虽变少了,却不能完全不用,有些东西他们还找不到代替品,像是姨妈巾,所以优活超市的生意其实并没有怎么受影响。

何况不仅失业家庭,连中产家庭都要削减开支,他们不够资格申请援助,也没有那么厚的脸皮,优活超市的价格比外面的杂货店都便宜多了,正好援解了他们的急切需要。

此举亦拯救了许多因商品滞销而面对倒闭的生产商,得到了一笔紧急的营运资金后总算不用面临破产了。

但是为了减少开支,他们被迫裁减了近一半的员工。

国内市场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消化伊莎贝拉购入的这批商品,但随着失业人口变多,国内的生产肯定要受到影响,产量降低,流入市场的商品变少,还是能慢慢消耗掉这批货的。

伊莎贝拉的措施也许能够让贫穷的家庭多撑一阵子,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超市和汉堡店的货源很多都来自外国,像英国的茶叶、法国的香料等,关税提升了那么多,来货价格增加,定价也提高。

再者失业问题并不是只在美国发生,国外也有着非常多的工人失业,通货膨胀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伊莎贝拉决定把整线生产线搬到美国来。

美国中部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以前这里也盛产马铃薯、牛肉、牛奶和鸡蛋等农产品,只好随着城市化的步伐,不少农民都抛弃了辛苦的务农工作,搬到城里去,很多农田都被荒废了。

从布朗特大楼动工起,她就在为这一天做准备。

她买下了许多农地和工厂,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就差投入运作。

要创造一条自给自足的供应链,必须动用到大量的劳力。

美国各个城市及乡镇的人看见报纸上由布朗特集团刊登的招聘广告后,电话的线路一度瘫痪。

第139章 英雄

◎赢尽了掌声。◎

史密斯先生每天的例行动作就是翻开报纸, 或者到街上上走走,看看有没有招聘的广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