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林如海贾敏重生了!(9)

作者:书一行 阅读记录

不料原先倚着窗发牢骚的学子并不听劝,看着这人轻蔑的笑了一声便不在此处赏景了。

这一切却都落到了林如海原先的贴身小厮半夏的眼中,他起先为了附和书香,说过新奶奶的不是,好在也算将功折罪,依着林如海的要求盯了书香好一段时间,在她犯事的时候将她抓了。这次北上,林如海让他招呼这些搭船的学子,半夏心下便凉了半截,觉着自己是当真失了主子的倚重。

如今才不过几日,却是看了好几出戏,这读书人果然是形形色色。在半夏眼中,大爷虽然和新奶奶一道乘的大船,但是每到渡口能扎营之时,总也会客客气气与他们寒暄几句,这些人本就是借了林家的光,却是有那么几个自视甚高,觉着林家不将他们奉若上宾,便是屈才了,也不看看自己什么斤两!

他也渐渐明白了,原来大爷让他来这边却是为了观察这些人的品性,于是半夏恨不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两艘客船都走动得很勤,也渐渐摸清了这些人的秉性。

路程过了大半,在一处镇子的渡头扎营的时候,林如海便把半夏传了过去,拷问他这几日所得。

半夏也没浪费这么些时日,自己兢兢业业的观察,便将各人的言行秉性都学了一遍,林如海听了颇为满意,随手赏了他一个银裸子,让他继续招呼着那一群学子。

送走了半夏,贾敏自然是要恭维丈夫几句,自屏风后面走了出来,看着他笑道。

“老爷如今却是……越发慧眼识人了。”

林如海将荷包收了起来,因船有些摇晃,连忙扶了贾敏坐下说话。

“他如今年岁小,尚可以教一教,他前世跟着我……也算尽心,只是不知我走后,他那一家子如何了。”林如海想到自己前世病重之时,半夏却是比身边服侍的姨娘还尽心,他撒手人寰以后,几乎都哭出血泪来。

“是个机灵的小子。”贾敏也点头赞同,她也知道半夏在林如海跟前服侍了很久,对林如海的忠心做不得假,前世林如海上京赶考,诸事也是半夏打点的。

“若是当年我让半夏随着玉儿进京照料……”林如海又想到了女儿,睹物思人,他这做父亲的,如今却是时时睹物,时时思女。

“老爷……玉儿出生还早呢!咱们这次仔细挑人就是了,莫要自责了。”

贾敏见林如海又开始伤怀,赶紧劝到。

这夫妻大抵如此,你劝劝我,我宽慰你,不然等着女儿出生的这十余年,又该如何熬得过。

林如海自八月十八离了姑苏,顺着水路而行,一路平安顺遂,贾敏原忧心林如海久居江南,北上而来,又兼之路途颠簸,怕他水土不服。这一路走来,非是林如海身子康健,就连林家带来的几房人,也未见不妥。

他们夫妻二人忙着赶路,一路也无游山玩水之心,走过将将三分又二的路程,原先搭着林家小船的人中便有三四人辞行,这些人想要各处交游一番,各处赏玩几日才进京而去。如今见林家竟是一门心思只在往北去,只好舍了林家的船。

大路朝天各走半边,林如海也不勉强,毕竟作为读书人,各处游历也是应当的,况且这其中有几人也是途经亲人所居之地,想去拜会亦是人之常情。

他只把场面话说好,也不多挽留,面对着几人的邀约,却也婉拒了。

一来二去,待他们弃舟登案之时,原先在扬州城中上船的十二个人,却也只余下三人了。

这三人俱是寒门子弟,先前发牢骚论林如海不带他吃酒游乐的那人倒是随着其他人先下了船,而那感念林家善举的学子倒还在其中。

这人也姓王,只是和‘金陵王’的王八竿子打不着,名叫王良,字厚之,现年已是二十有五了。

林如海晓得其他二人在京中都有投奔之处,而王良却是没个去处,便提出自己家中房屋宽裕,问王良可否愿意到自家处下榻。

王良纠结了半刻,想到自己囊中羞涩,却是红着脸应了,只让林如海能随意给间屋子落脚便成,林家有女眷,他是万万不能去的。

林如海也不再勉强,林家在京中的宅子后面就连着个小院子,原先盘下这宅子的时候,原本是想要用来安置车马的,而后发现路太窄了,马车只能勉强通行,后面便用作外院的下人房,可是因为林家长居江南,京中的宅子也就留个几个人看守,这小院子也闲置了,林如海便着人将王良安置在了此处。

半夏稳妥的办了此事,乐颠颠的回来与林如海复命。

“老爷,这王举人也真是客气,说那院子太大了,若是家中住的挤,匀些人去那边住也可以,我这边人还没过去,他便将床铺都归置好了,又说今后吃食自己做便是,不劳烦我饶了大半院子的围墙给他送饭。王举人还给了小的一盘他家奶奶炒的糖蚕豆,这么久了,竟是还没舍得吃完。”

半夏说着,抓了一把蚕豆来像林如海献宝。这王举人虽是个读书人,但是却长得有几分憨厚,瞧着又黑瘦,手脚也不似自家大爷这般白嫩,想来就是那正经的耕读之人,多半在家中也是做活,才晒得这般模样。半夏别的不会看,单凭王举人感念林家的恩这一点,他就敬重几分。

“他也算我的同窗,你莫要因为旁人家贫就看轻了去……不必过分殷勤,且上心些就成,将我书房之中的文房之物匀一份给他,不必拿最好的,可用的就成。”林如海又吩咐半夏道。

“小的明白,这就去!”半夏见大爷总算又同先前那般看重自己,就算赶了这么久的路也不觉得累,反而浑身是劲儿,风风火火又去完成大爷给自己的任务去了。

待半夏走后,贾敏才从内间出来,嗔怪道。

“你也不知与半夏讨几粒蚕豆尝一尝……老爷对此人如此上心,难不成又想扶持一个贾雨村不成?”

林如海倒了杯茶,递给贾敏请罪。

“这也却是我的不是,还望奶奶恕罪!只是这一位……虽是现在拿不准,但是将来起码也算是个有情有义之人,况且人不可貌相,他可是明年那一科的榜眼。”

贾敏一听,这才恍然大悟!

“那年听闻山林书院出了个榜眼,圣上本应该点他为状元,只是因为长相之故,方才……”

林如海点点头,“夫人说的没错,正是此人。”

贾敏听罢又赞。

“此人果然是大才,若是我没记错,他却也是官至二品,只是因幼年劳苦,落下了顽疾,未及不惑之年,便一病去了。他虽穷困,却也能舍得下身段,对你我二人的恩惠坦然受之,半点不做作,想来是胸有成竹,将来必能回报,比那些没什么本事却还端着清高架子的门客好多了。”

这话却是在说贾政养的那一群吃白饭的‘文人’。

“正是如此,姑且不管将来他是否会为贾雨村之流,咱们姑且就当积了一份功德,此人若是个知恩的,于我仕途之上,也是一份助力。”

林如海不曾掩饰自己的功利之心,但也不愿见此等有才之士因得生计疾苦,落了顽疾,同自己前世一般受尽病痛而亡,又与妻子解释到。

第8章 亲戚

“况且前世听说这王良故去之时亦是膝下无子无女,纠其根源便是他极为重情,虽说发妻无所出,却也执意要过了不惑才纳妾室,哪知他……”

哪知这王良却没有活过不惑之年?!

贾敏听完,眼眶都有些发热。当下虽是有男子四十之后才纳妾之说,但大多人家并不当回事,尤其是那些不能生出嫡子的人家。就连前世林如海也纳了三房妾室,贾敏久久不孕,也有等着妾室生了孩子抱到自己跟前养大的心思,奈何几门姬妾亦是无所出。

至于宁国府与荣国府,除却妾室,那些个爷们还有不少的通房,甚至外头的相好,王良这般,可见其对发妻的深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