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搞基建+番外(173)

作者:意真 阅读记录

他苦笑着将手边厚厚一摞折子推过去,几乎占了他这一早上批阅的一半折子。说道:“这儿全都是参王子腾的,我看三分真七分假。也不知王子腾到底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那群人到底又有多大的本事,竟有颠倒黑白的能为。”

赵钰揽住柳安的肩膀,附在他耳边笑道:“这有什么好猜的,左不过金钱开道罢了。况且葭州的事名义上与他们不相干,但却处处与他们相干,自然不想我再深挖下去。”

自从派钦差到葭州去,他身边奏请中断葭州的言语就没有停过。眼看着钦差终于开始下死手,他们也开始到处钻营,希望赵钰主动停下。

但这是赵钰要拿来树立态度的,一旦开始决不能中断,他不会为了息事宁人就终止。他笑道:“不仅不能停,还要全力支持他们才对。王子腾纵然有天大的过错,若此事成了,前情一笔勾销。”

柳安想到什么,轻声道:“是指...太上皇?”

赵钰摇摇头,漫不经心道:“当然不止。谋害宗室,这个罪名足够他满门抄斩了,也是他主动递来的把柄。”

“义忠亲王?”

柳安心里忽然一寒,追问道:“可那王家不是同义忠亲王交往密切吗,就算站队站错了,没闹到明面上陛下也不至于直接处置了,怎么就要下手杀害宗室呢?”

他确实没有想到,他们都知晓王家明面上没有动作,可却是偏向义忠亲王的。昔日里甄家鼎盛,他们在江南的许多便利也都是借着王家的。

谁成想悄无声息的,王子腾远在葭州竟还能将义忠亲王置于死地。他自言自语道:“那这王家,是要留下?”

更何况王家更让人眼馋的东西可不是什么能力,而是他们王家的海船。如今王家能有这般决心,他们也不必另外考量什么,王家确实可用。至于心狠背主,这反倒不算什么,王子腾纵然有天大的胆子,断然不敢背刺赵钰。

赵钰点头,笑道:“王子腾的夫人借着姑母的手将义忠亲王当初科举舞弊的证据交上来,不管昔日如何,现在能为我所用也是一回。况且王家的海船可是让人眼馋的紧,又有那些现成的船员,总比我们费心费力的再培养起来容易。”

当初王家单管各国朝贡的事,借着职务之便弄了不少海船。纵然如今挪了地方,可那些造船的工匠、船上的船员却是现成的。

他先前还想着干脆拿了证据处理王家,但这样一来也有坏处。虽说处理王家是罪证确凿,可他急着用海船,落在旁人眼里就是为了一己私利借题发挥。

再加上王子腾当初虽跟着赵乘干了不少恶事,但放眼全朝也是少有的能耐人,他心里再膈应也舍不得真把王子腾给杀了。

如今王子腾知情识趣,私底下献上海船以及工匠,他原本要拿王家开刀的心思也淡了。

柳安还不知海船的事,他有些疑惑的看过来。赵钰面上有些尴尬,轻声道:“上午姑母来时顺便带来的,还未与你说呢。此外姑母又要了几个人,说要提前编些书出来,待女学建成后正好用上。”

他不提这便罢,提起这个柳安面色也有些不好看。长公主今日过来时他还在内务府,谁知道就听说长公主直接带了不少京中待嫁女子的画像进宫。

赵钰见了长公主后刚说完正事,长公主留下一大堆画像便走了,说是别人托她送的。正巧她刚走,柳安就回来了,看见一大堆画像虽不至于愤怒,但也有些难过。

毕竟他和赵钰年岁渐涨,多得是人盯着他们两个。他虽相信赵钰不会变心,但每每见他们变着花样的给赵钰塞人还是难过。

赵钰见他这样心里也不好受,抱住他正要安慰,却听柳安道:“既然这样岂不正好,等船员们再熟悉一点就能出海去了。”

柳安见赵钰仍是有些抱歉的看着自己,莞尔一笑道:“玄泽何必如此作态,先办正事要紧。”

要想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自然还是得有功绩。只有他和玄泽的位置更稳固,才不会有人敢轻易置喙他们之间的事。

他猜长公主也有所察觉,不然以她万事不管的性子恐怕不会亲自送画像。

作者有话说:

今天又短又晚QAQ

晚安宝子们

第134章

赵钰见柳安不再说什么也松了口气, 保证道:“我已经与姑母说过了,这些事不必她操心。即便日后我们没有亲生孩子,从宗室过继一个也就是了,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

柳安闻言垂眸一笑, 两人并未在此事上纠缠, 很快商议起正事。

出海事宜还要从长计宜,赵钰也还未曾与百官讨论放开海禁。倒是另有一事也很是重要, 如今也算是小有成果。

柳安道:“户部司农部的郎中章荣奉旨研制爪哇薯, 先前也请来了爪哇国人。昨儿见他兴高采烈的, 怕是有什么进展。”

虽说先前因为天气寒冷暂停了爪哇薯的研究,但因着十一月份的时候从荷兰返回的人带回种植爪哇薯的老农, 赵钰便命户部批下炭火以供暖房。

即便是后来建州雪灾,赵钰也未曾停了暖房的木炭。

赵钰心里也一直惦记此事,闻言也点头道:“先时呈上来的册子我看就已经有了雏形,这会儿出了成果也正常。但还没有报上来, 究竟如何还不知晓。”

柳安闻言沉思片刻, 说道:“说来,玄泽可曾听说‘番薯’?此物在南方等地种植, 亩产极高, 广东等地的百姓不少都种。”

赵钰道:“自然听过。只是那些地方人迹罕稀,便是有了番薯也只是在书上略提一嘴。我曾在京郊见过有百姓种植, 但也就是一小块儿地,百姓们似乎不大喜欢。”

如今民间主流便是看不上番薯, 百姓们招待客人也爱用上好的白面、精米。况且番薯的亩产大, 略种个一亩以备不患也就是了, 百姓要卖粮食还是以稻谷、小麦为主。

柳安说道:“自从番薯传入我朝也很久了, 只是都是百姓自发种植, 从上到下的各级官员都不曾下令推广。说来,玄泽可曾吃过番薯?”

赵钰闻言也道:“说来惭愧,我是从来没有吃过番薯的。就是去东海平叛那会儿,虽说是与将士们同吃同住,但也不会吃得太差,吃粗粮就是极限了。”

军营中将士们吃饭也是以粗粮为主,若非缺粮是断不会将番薯送上餐桌。

赵钰并不奇怪,番薯到底是外头传来的。百姓们自出生起就随着父辈村人耕种,全是种从前熟悉的粮食的。已经熟悉的粮食,和全然陌生的番薯,再怎么对比都是熟悉的粮食好。

况且百姓们恐怕也有看不起番薯的心思,每每见了洋人都觉其茹毛饮血,要种外头传来的粮食自然不乐意。就是穷到吃番薯,也定要背着人吃。这种轻视并非单独一人,上至朝廷命官,下至贩夫走卒恐怕都有。

柳安一笑,看向赵钰道:“番薯我在西北偶然吃过一次,与咱们常日吃的大不相同。民间以番薯为主食的百姓都觉得番薯口感有些甜,吃多了像是克化不动似的,但也能饱腹。”

他这话并非胡诌,若隔三差五的吃上几顿番薯还行,吃多了总觉得胸闷、胃里发酸。可别管番薯到底好不好,这些症状也是当正经粮食顿顿吃才会有,若是遇到灾年,能有口吃的活着就不错了。

赵钰也明白柳安的意思,他思忖片刻道:“不管如何,到底外邦传来的东西,咱们不知底里。不如让人在皇庄里试着种上一亩,摸清楚其生长规律。再让太医仔细研究一番,说不准另有收获。”

柳安笑道:“那皇庄可有得忙了。谷雨前后要种棉花,又要种红薯,若还有什么你一并说了,可别事到临头又安排我去。”

前年种下的棉花都有了去处,今年农户们也熟悉棉花了,更要种才对。他们早就将收来的棉花种子发往河南、湖广、南京等地,就等着今年试着再种下一茬。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