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搞基建+番外(263)

作者:意真 阅读记录

这个消息赵钰并未提前告知,以至于柳安骤然接到圣旨时还有些反应不过来,还是喜春笑眯眯的示意他接旨。当天这个消息就传遍整个京城,谁都知道专管粮食的柳大人被封了乾安王,在京中有好大一座王府。

不少人还说的有鼻子有眼,说柳安接旨时人都吓傻了直呼不敢,还是传旨内侍将圣旨强塞给他。还说柳安和赵钰来了个三辞三让,让知情人忍俊不禁。

明明圣旨一来,柳安愣了一瞬就接了,被外人这么一说那柳景明似乎就直接被拔高了一截儿。

甚至民间不少为人父母者要教孩子时都特意拿柳安的名头,在百姓嘴里柳安就是又会种地又会抓蛇又能赶跑敌军,不定时还会帮父母做家务下地除草。

总而言之,柳安除了生孩子就没有不会的,他甚至还给衣衫破旧的老太太亲手缝补过衣服。

谢齐志作为柳安的损友,还特意将这些民间故事收集起来出书,就取名叫《你不知道的乾安王》。不少百姓闻风而来,也一度成为最火的故事集。

这也一度成为后世历史界的公案,论理以柳安的出身和他对父母的态度不至于做这些,可发行本书的又是启圣帝和乾安王共同的好友,着实让人迷惑不已。

后话暂且不提,柳安的封王大典却是已经定下日子。

若是寻常封爵,倒也不必这样大张旗鼓的,一封圣旨下去即可。只是赵钰坚持要在大朝殿办封王大典,连规格也只比帝王登基低了一级。

这样明显逾制的事百官也见怪不怪,并未多言。毕竟举办大典的钱是内务府出,又用不到国库,陛下爱怎么搞怎么搞。他们可都知道,陛下手里有实力最强的出海舰队,每次回国都能带来大笔财富。

当然,这样的舰队也不是没有亏损的时候。不过作死的已经死得灰都不剩,他们也不好在背后说人长短。

*

因为丝绸和棉布是海外最畅销的物品,赵钰早在几年前便将纺织司的级别升高,如今纺织司的司丞为正四品,位同侍郎。不仅要总管朝廷内外官服,还要管理下设的所有分司,而分司需掌管的各地纺织厂。

纺织厂同从前一样只招女工,除非男工有极其精湛的绣法才能进去。虽说现在大乾的风气开放许多,可还有不少人守着从前的旧规矩,讲究传男传媳不传女,因此也有不少刺绣大家是男子。

封柳安为王的事赵钰自然希望大办,便将亲王所需一应礼服饰品等都交由贾元春。因而这些日子贾元春忙得脚不沾地,每日在纺织司恨不得会分身术,省得人人都来找她。

这倒不是因为手下人不会办事,而是因为此事牵扯太多,还有不少洋人使者来观礼。泱泱大乾若在此事上丢人,他们就要卷着包裹回老家了。

幸而贾元春之弟贾宝玉也凭着一手调色调温的功夫在纺织司任职,能时不时帮衬其姐。他曾经因胎里带玉而引起的种种流言也终于不攻自破,再次验证抓周以及从小看老的正确性。

可令人奇怪的是,贾元春与下面的弟弟妹妹以及三个亲戚姑娘感情都不错,薛宝钗和林黛玉、史湘云却总和贾宝玉淡淡的。

以至于当贾宝玉到适婚年龄后,一时也寻摸不到合适的姑娘,整个贾家都急的要冒火。可贾宝玉却浑然不觉,半点没有将娶妻生子当成要紧事,每日只和丫鬟们一同玩乐,闲暇时做胭脂送给众姐妹。

他心里最是喜欢林妹妹,一见了妹妹就像是与故人重逢一般。可谁知林妹妹早忘了他们儿时的情谊,对他素来不假辞色。后来林妹妹聘给了南宗孔家的嫡次子,夫妇二人分别在国子监和女学做夫子,吟诗作对好不痛快。

南宗孔家和曲阜孔家的差别极大,在衢州办学的名声也极好。夫妇二人都无心官场,便只一心在各自的书院里谋个前程,每日只管教导学生即可。

倒是薛宝钗,从书院学成后便被长公主看重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又被长公主举荐到户部,俨然便是圆滑版的陆颐。她在陆颐手下做事,屡屡升迁,如今刚过二十二便是户部的主事了。

虽说义结金兰的姊妹俩一个身在书院,一个身在官场,可彼此亲近和睦远非亲姐妹能比。

贾宝玉倒是忘不了林妹妹,可他并未对林黛玉情根深种,所谓“悟情”自然也无从谈起。每日只管在内宅厮混,到了纺织司又在那些绣女织女身边晃荡,好一个风流浪荡的公子哥儿。

其父贾政每每想要教导,却又狠不下心,最后也只能随他去。只是见这孽障的诗词也算清丽,又有一手调色的功夫,勉强安慰自己好歹次子有一技之长饿不死。

而且只与亲近的丫鬟们玩乐,也总好过大房的琏二,因着不知检点染上脏病死在了外头。如今大房徒留下王熙凤并一个大姐儿,每日在外抛头露面的打理生意。

此番种种不再赘述,总之在贾宝玉的帮助下,贾元春也是坐稳了纺织司司丞的位置。毕竟贾宝玉那一手调色的功夫最好,每当做重要的礼服时总要他亲自出手,方能调出最惊艳的色泽。

赵钰倒是不怎么关注这些,尤其什么儿女情长乱七八糟的事,他只需要知道那个所谓的神瑛侍者没有乱来就好。毕竟当初那位仙姑曾说神瑛侍者是下凡历劫,愣是拖了十几个天仙宝镜的姑娘陪着他一起下凡,美名为一同历劫。

如今这人间是他当家做主,他可不会眼睁睁看着此人祸害旁人。至于如今仍围在贾宝玉身边的丫鬟们...他又不是她们的父母,只救自救之人便罢。

至于贾宝玉制胭脂的本事...神仙有个一技之长也说得过去,说不定这位神瑛侍者在天上时就是负责给娲皇娘娘制胭脂的呢?

赵钰颇有些天马行空的猜测一番贾宝玉做神仙时是干什么的,半晌才反应过来自己竟想了这么一通有的没的。

柳安从外头进来,见赵钰放着桌上的折子不批反而在发呆,笑道:“好个呆子,陛下今儿要躲懒,这么多折子都放着让我批不成?”

赵钰忙起身,笑道:“岂敢,岂敢。小的有礼,见过乾安王殿下。”

柳安见他这般搞怪,嗔了他一眼笑道:“都三十来岁的人了还这般不稳重,让人看见了笑话。”

许是近些年心情轻松的缘故,原本刚登基时严肃淡定,威势十足的赵钰如今也变得十分柔和。当然,这也不耽误他对胆敢贪污受贿的臣子举起屠刀,只是从板着脸砍头到笑着砍头罢了。

随着大乾的国力日渐强盛,朝廷命官的待遇也是直线上升,绝不存在做官后银子不称手被迫贪污的事。原本已经跳出勋贵圈被赵钰重用的王子腾,就是栽在了贪污受贿上,直接被拉到午门斩首。

赵钰见柳安过来,忙让了半个座位给他,笑道:“往常你总说官员冗杂,又为了监督官员设置了许多治官之官,更是繁复。你瞧瞧这折子可入你的心?”

说着示意柳安看他身前的奏折。

柳安轻声念道:“......各民闻司单独辟出一部,用以刊登当地百姓对官员的评价,不许登记百姓籍贯姓名?”他抬头看向赵钰,“这说的好听,可官员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还真能让百姓说出难听话来?”

官字两张口,上说有理,下说也有理,总是叫人有苦说不出。虽说现在各地连通的都是宽阔的水泥路,又有脚蹬的木架车,比从前方便了不知多少倍,可非商籍不可流动几乎都成了惯例。

外头的人去的少,里头的人出不来,究竟是什么情况只有天知道。

赵钰也知这个道理,只是笑道:“我又何尝不知,可总要将此事明确下来,朝廷上的官不能再多了。况且官治民,民自然也可监督官员,总有敢想敢做之人。”

柳安点头笑道:“这说的也是,总归是个好的方向。”

也许是自己想的太复杂了,官民之间的感情不能一概而论。有这个好歹明确给出一个方向,总不至于让百姓无处说理,甚至去敲登闻鼓都要先脱一层皮下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