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风月宝鉴(113)

黛玉看莲生看书出神,便说道:“嫂子平常作诗么?”莲生说道:“常常只念诵着些古诗句,心中向往,但倘若是自己做,却是不可得的。”黛玉说道:“嫂子莫不是谦虚么?”莲生说道:“只是实话。”忽然心念一动,说道:“姑娘喜欢作诗?”黛玉说道:“偶尔会无病呻吟两句,见不得人……”莲生说道:“我自家乡来,也记得有两句,不算好,不过却是有些味道,如今想起来,正好借姑娘的手,替我写一写,不知姑娘意下如何?”林黛玉颇为好奇,说道:“这又有何不可?”便叫紫鹃来研磨,不一会儿磨好了,林黛玉选了上好宣纸,执笔说道:“嫂子请说。”

莲生便点了点头,说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林黛玉一听,双眉一簇,看向莲生。莲生微微一笑。林黛玉便略躬身,垂手开始写起来。

第五十六章 醍醐

林黛玉听莲生将那首“枉凝眉”前两句念出,她是个聪明之人,乍然触动心事,便略带疑惑看了莲生一眼,莲生不动声色,见林黛玉提笔挥毫,将这两句写下,娟娟秀美,又有风骨,果然好字体。林黛玉写完了,才又转头,望着莲生,说道:“下面的呢?”

莲生望着她,说道: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林黛玉听了这个,肩膀一抖,眼皮儿略垂下,提着笔便愣住了。旁边紫鹃正也听着,见状也觉得疑惑,停了停,便叫黛玉,说道:“姑娘?姑娘?你怎么不写了?”黛玉这才反应过来,转头怔怔地看了莲生一会,缓缓说道:“好句子……”低头下去,又再写起来。

黛玉写完了,便握着笔,也不追问,似在想心事。莲生心头一叹,仍旧说道:“姑娘请继续……下面是:‘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黛玉听了这两句,那手便微微地颤抖,竟有些写不下去,眼中朦朦胧胧,好似有什么浮出来,水汽氤氲的,更见楚楚可怜,却只是忍着,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莲生见了,微微不忍,便轻声问道:“姑娘,你可还好?”黛玉缓缓摇了摇头,说道:“我无事,想必是在前头吃了口冷酒,有些手冷……小嫂子别担心我,只继续说……”

说着,便又弯下腰,执笔要继续写。

莲生望着她略略发抖的玉手,便又轻声念道:“——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黛玉也挥笔,一字一字写了。这一刻,眼中的泪,已经禁不住,一滴一滴打落下来,跟白纸上的墨字合在一起,也分不清哪些是墨,哪些是泪,竟如同是泪沾着墨写就了一般。

莲生说道:“这一首曲子,唤作《枉凝眉》,乃是我家乡有人所做……”林黛玉搁了笔,低头打量着纸上的字,也不擦泪,只念道:“枉凝眉……枉凝眉……”转开头去,那眼泪顺着脸颊缓缓而下。

紫鹃在一边站着,惊得无法,便说道:“姑娘,好端端的怎地又哭了起来?”掏出帕子递过去,黛玉攥了帕子,口中兀自念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一时情难自已,不知又洒了多少泪。

莲生上前,伸手握住黛玉双肩,说道:“姑娘,别哭了,又流这么些泪,岂不是我的不是?这几句,只是说出来给姑娘随便听听的,反惹了姑娘不快了……”黛玉抽泣了片刻,到底擦干了泪,说道:“好嫂子,我不是怪你,也不是不快,看了这首词,我只是觉得心头隐隐地作痛,也不想哭的,这眼泪就自流出来了……”说着,低头又擦泪珠,说道:“嫂子你这首词,是哪里来的?”

莲生说道:“是我家乡,有个古怪的老人家杜撰的。”黛玉问道:“那……是什么人?竟然会做出这样的词来,想必也是个不凡的。”莲生说道:“详细我也不知……只是听闻,先前他也是大家贵族子弟,后来不知为何,家道中落,就落魄了……人也变得有些古怪。”黛玉说道:“原来如此……我见这词写得十分伤心,自有一股子悲恸不言之意,竟觉得黯然伤神,想必那人,也是个有心事的,不然也自写不出来这样叫人感同身受……”说着,便咬了唇停了口。

莲生说道:“姑娘却懂得他……当初他写了好些个词,散落了民间,有那些好事无知的,便去询问他,写这么些到底何意。”黛玉望着莲生,问道:“他怎么说?”莲生说道:“他什么也未曾说,只又挥毫,写了一首诗。”

八月薇妮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