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琼瑶同人)乾隆王朝一锅炖(298)

因为永璇在江南曾经经营过一段时间,所以江南的官场也相对开放,资政局和议政院在江南官场是遍地开花。资政局其实就是官吏幕僚的扩大化,由当地最高行政长官指派当地有声望的士绅加入,以备咨询。这个仿英国“上议院”的机构已经常态化,故而也渐渐成了当地士绅制衡官吏的工具。与此同时,仿英国“下议院”的议政院则完全是从当地选拔出来的,连官员都无法干预的机构。虽然议政院这个机构并没有任何编制,但是手上却握着征税和徭役的审核权。虽然这个审核权不是谁给予的,可是如果官府要绕开议政院来征收额外的税赋徭役,那势必引来江南的反弹。而朝廷对江南一向优抚,议政院里的人又大多是当地有名望之人,故而最后的下场一般是惹事的官吏被调开。

同时在江南开风气的是所谓“讼师注册制”的推行,对于讼师这样一个尴尬的行业,忽然之间得到了朝廷的承认。按照中国传统的治国理念就是没有诉讼才是太平盛世,可问题在于,人和人之间怎么可能没有矛盾?有矛盾并不可怕,如何调节这个矛盾才是最重要的。

讼师这种专业的法律人才势必是调和人际矛盾的不得已招数,但往往也是非常有效的。两个或多个讼师在公堂上或茶楼里唇枪舌战总好过几万人的大械斗吧?现在在江南不仅是大商行的老板会雇佣讼师,一些大家族也会有自己的讼师以备不时之需。而且最可惜的是,讼师也开始专业化,有些讼师擅长刑事案件,有些擅长民事,而有些则擅长经济,专业化的讼师也是保障一个国家在法律层面上的平稳运行。

乾隆虽然也认为出现在江南官场的新生事物似乎有些“离经叛道”,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些奇怪的事物出现之后,江南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永璇在江南的动作丝毫瞒不过乾隆,毕竟清廷对江南的重视除了体现在优抚上之外,还有一大部分是体现在监视上。三大织造局那是明面上的,私底下的监视机构有多少,永璇都无法知道。

《英国大宪章》除了在江南引发阅读狂潮之外,在京城其实也有不少“大宪章”的支持者存在。连乾隆也在枕边准备了这么一本书,虽然乾隆嘲笑英王没有一个皇帝的尊严,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英国那么一个弹丸岛国居然能将手伸向全世界。如果清国没有累积这么多财富,再加上永璇的未雨绸缪,乾隆并不认为清国能与英国一战。所以,乾隆也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皇帝的尊严重要,还是帝国的尊严更重要?

当然,乾隆不会将这个问题拿出来和永璇讨论,因为乾隆也大概猜出了永璇的想法。永璇在恭王府和招商局所做的一切都在表明,永璇在刻意淡化自己,“平衡”和“协调”才是永璇的管理之道。因此乾隆认为永璇是“大宪章”的支持者,虽然乾隆在心底承认《英国大宪章》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道路,可他却不想将自己的承认表达出来。

“后来的事情自有后来者去处理,朕操心这么多做什么?”乾隆合上《英国大宪章》,暗暗笑道。书案上来自北方的各路战报,“朕现在要操心的是如何打赢这场战争!圣祖爷当年没有做到的,朕一定要做到!”

永璇其实很清楚乾隆的心思,自己这个便宜皇阿玛一直是以康熙为榜样,所以永璇诱使乾隆支持对俄国战争的一个原因就是“雪耻”!不管史书这么说,尼布楚战争事实上是中国输了。虽然《尼布楚条约》被认为是中国与西方第一个平等条约,但实际上通过这个条约,中国让出了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虽然中国并没有实际控制过整个西伯利亚地区,但是远东地区却一直是中国的领土所在。真不知道鼓吹《尼布楚条约》的那些人将大唐时期的北庭都护府视为何物!后世子孙将祖宗辛苦打下来的领土送出去,不仅没有想办法拿出来,还将这中赠送行为视为友好交往,也难怪清朝后来的皇帝是一个个送领土送上瘾了,连打赢了中法战争还要送领土送赔款。恐怕整个世界史上像中国这般“爱好和平”的国家不多吧?

虽然朝堂上鼓出《尼布楚条约》的人很多,但现在毕竟还是康乾盛世,朝廷还没有糜烂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所以有识之士还是有的。乾隆自然也是痛恨《尼布楚条约》的人之一,毕竟俄国人将手伸到大清的“龙兴之地”,这让乾隆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况且在《尼布楚条约》之后,俄国人在喀尔喀蒙古所作所为也让乾隆愤怒。

想想看,一人在你胸口捅了一刀,还打算将你的手臂砍去一个,是个人都忍不了这口气。

Aaron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