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同人)假如明天来临(12)

他与红文华七年夫妻,感情绝不如他说的那么轻描淡写,若只是简单的妻子背离,他只怕长久不能释怀,但红文华竟绝情到对独女弃之不顾,那一夜他的世界轰然破碎,在深渊边缘,遇见张国荣。

张国荣的一句话,给他时间醒悟,让他从骨子里重塑,终于表里如一。

他自幼不缺什么,因此不在意外物,格外重情,也有傲气,红文华既弃他父女而去,他断不会牵挂,从此把所有感情都倾注到女儿身上。

快乐的事总不能支持张国荣很长时间,忧郁症让他长久出于情绪低落中,焦虑并且对自己不自信,

但张国荣知道自己的病情,也知道自己似乎理所当然的灰暗情绪并不正常,他迫切的希望好起来,愿意想办法纠正这些情况。

对此,蒋天佑告诉他,他只需要把关于他自己的一切负面想法都看成错的。

张国荣只觉得好笑:“我又不是完人。”

蒋天佑招招手,叫天赐来和他做辩论,六岁女孩也不是多会说话,只一门心思死认到底,最终张国荣败给天赐,承认:他一点缺点也没有。

蒋天佑正在看他参加过的一期“小燕有约”的录像,小燕姐问他在舞台上怎样做到让人着迷,话题歪成他天生能将人迷倒,蒋天佑用遥控器暂停在他挑眉得意地回答小燕姐“你可以这么理解”,指着他三年前的样子说:

“你天然魅力有成,不需动作迷倒世人,现在依然如此,为何不信?”

张国荣扶额:“你这两句话为什么这么像唱戏?”

但他想起自己从来自信开朗,又怀念又怅然,但从未忘记当时时光,不由低头浅笑。

蒋天佑陆陆续续把张国荣演过的电影看得七七八八,张国荣也算重温一次,看完《胭脂扣》时他突然想起来:“上次你说国产片看的不到十部,为何好像看了很多外片似的?”

蒋天佑回答:“外片看了不少是因为小时候学英语,有整有碎,连片名都不记得。”

张国荣想起在书房看到的全英文大学课本:“你在英国留过学?”

“我高二就去了英国,在英国读的大学。”

张国荣十三岁孤身到英国,大学未读完,十九岁回港,正好有一年的时间,他们都在英国的土地上。

“我们两个留学生,怎么没有见到哦。”

蒋天佑静静说:“英国很大,遇不到也正常。”

张国荣顿了下,说:“说不定遇到过,只是不认识。”

茫茫人海,相识的人也可能不久就渐行渐远,擦肩而过这种想法让他忧伤。

“现在就认识了。”

被他抱在怀里的天赐说。

张国荣突然惊醒,脑中灵光闪过,说:

“我要给天赐写一首歌。”

他立马放下天赐跳下沙发,跑到钢琴前,胡乱抓过纸笔,在钢琴上弹奏,弹一段记一段,不断涂涂改改。

曾经为了自己拍片的事,他一度放下音乐,甚至直言:“我现在对音乐没有灵感。”

他确实许久未作曲,但音乐并不容易忘记,为天赐作曲的想法不是刚刚才诞生,他抓住这一瞬间的灵感,全身心投入进去。好像能把热情重拾回来。

蒋天佑与天赐都缺乏音乐天分,但知道不能去打扰他,好在时间并不久,张国荣就扔下笔,又从头到尾看一遍,郑重地放在曲谱架上,弹起来。

这是一首很明静的曲子,带着淡淡的撇不去的忧郁情绪,但始终有柔韧的希望和温暖。曲里有不少旋转重复的调子,在不同的地方组合出不同的效果,如同水波,如同小女孩在舞蹈。

听着让人觉得透明。

“《笑靥如花》,这个名字怎么样?”

他转头问仅有的两个听众。

蒋天佑无所谓:“你觉得好就好。”

天赐很上心,星星眼看着他:“这是给我写的吗?”

最初几天过去,天赐也显出几分这个年纪该有的活泼,张国荣爱这个女孩子天真纯明,也记得刚见面时她通透清醒的忧伤。

“是。”

张国荣微笑,他低声说:“天赐,要你当我的女主角。”

《笑靥如花》要定稿可能还需修改,但大致已差不多,写出一首能让自己满意的曲子,不仅让张国荣心情愉快,更是对他自信恢复大有帮助。

想着填词的时候可以写得清丽点,张国荣收起乐谱,转身拿起话筒,向蒋天佑笑道:

“我今天心情好,可以点歌,要听什么?”

蒋天佑下意识去看天赐,张国荣截道:“不可以场外支援!”

蒋天佑耸耸肩,走到影碟机前,这几天看了不少张国荣作品,天赐的收藏大半都放在了外面,蒋天佑随手拿一张碟片放进碟机:“这个好了。”

林之书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