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国同人)赤之拂晓,弦之无音(220)

太裳扶着天后,神色复杂地看着相拥的二人,既有欣慰释然,也有些许失落,最后,全都化为温柔的微笑。

能够再度相遇,实在太好了。

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异世琉璃 ...

六艺元年起,柳国开启了新的时代。

新登玉座的刘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任免官员,颁布敕令,其中果决令人咋舌,一度有人猜度这般急躁的激进手法是否会引起朝局动荡——动荡倒是有,可是都被迅速掐灭掉。如此一来,对于几位近乎“空降”般以年轻之身获得高位的官吏,再无人敢议论什么。

冢宰雅安,貌似是个文质彬彬的少年,清隽知礼,可上朝第一天就把几位朝臣说得差点下不来台。打从那时起,众人就留了个心眼,虽说过往的有些东西刘王看来是无意翻帐,这位冢宰可没说过,人家心里是一本帐记得清,哪怕是芝麻绿豆大点的事。为官多年,谁能做到尽善尽美?且不说先前被打发去种田的罪臣,现如今还能站在朝堂里的,也没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半点错都没有。

言官被雅安用“目光短浅、尸位素餐”一竿子打沉,偶有上前为他们分辩的,也被扣上了“妄图越权”的帽子,那几个立刻冷汗涔涔,哪还敢说什么,讪讪地退下了。

大司寇“杜紫藤”更是被雅安淡笑着一句“杜司寇的新律整理妥当了否”噎住,饶是有官场沉浮多年练出的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他才能保持着平静退入行列里。

与其说这是立威,倒不如说,一天不到,雅安就把大部分官员都得罪了。

拨开流于表面的不满,大臣们并非没有其他的感受。

能将如此多的官员们一一认出,且把旧事巨细无痕地记在心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卷册,哪一份不是沉得压手?更何况,在雅安侃侃而谈的时候,刘王并未出声制止。

这是无声的默许。

琉璃色长发的少年言辞犀利,周身有着一股清冷的气场,如冰霜般,非是凛冽刺骨,却让人不自觉地发寒。这种压制全场的气息和魄力,不像是文人能拥有的。

事后有人形容,多年过去,回忆当日,只觉得像是身处雪原之中,冢宰固然可怖,但是,笑容几乎一般无二的刘王和大司徒更让人没有来由的背后发凉。

大司马陈易(字韩霜)拍着这位勇敢者的肩膀,大呼,这世上果然还是有明白人的。

且不说这位“明白人”后来无端遭遇的种种,当日那些没明白的,过不上几年,也都明白了。

冢宰雅安是很严格,对人严格,更严于律己。审慎正直,两袖清风。

初时多数官员与雅安不和,也有人嘲笑过“毛头小子焉能当大事”。等到以勤恳出名的秋官几次拜访冢宰之后,面色铁青地出来,众人还道“又得罪人了”。谁料大司寇和冢宰并未有新的矛盾出来,反倒是秋官们更加恐怖地工作,几乎夙夜不寐地整理新律。

好事者耐不住好奇,寻着理由拜访了冢宰一次,看到堆满了两屋子的卷册,他差点晕倒。好不容易磕磕巴巴地开口问了,冢宰头也不抬地回答,“有事快说,无事退下,明日子时之前这些卷宗便要上呈。”

“这些,是上次上朝后积累的事?”

“今早送来的。”冢宰皱眉,“她真是越来越过分。你还在这里做什么?!没事就回自己岗位去!”

好事者走出大门的时候,腿还有些打颤。

那么多的东西,一天能处理完吗?

怪不得上朝的时候冢宰总是神色清冷,语带锋芒,这么多事情换成谁都得不耐烦,也难怪某些理事不清的官员会被冢宰骂得狗血喷头。

时日推移,良莠不齐的朝臣又被整理过几回,剩下的多是以实绩立足的官员。朝堂中,对冢宰的不满也渐渐消退,反滋生出其他的情绪来——比如钦佩,比如敬慕,比如崇拜。

渐渐地,冢宰多了很多追随者,不管是明里还是暗里。

对此,刘王依旧浅笑如昔,不予置评。

这时候,刘王三不五时行踪不明已经不是秘密,一月一次上朝也是公开的事情。

无数人扼腕,为何当日自己瞎了眼,以为刘王是勤勤恳恳的人——这位王的确才干非凡,逐渐将柳国带上兴盛的道路,可是,她这样提点方法就把事情全扔给臣下的,也太过了吧?台甫和冢宰之所以繁忙得不得空闲,大半都是这位“甩手掌柜式”的王造成的。

每每看到新任官员为刘王一句“孤信任众卿”感动得恨不能粉身碎骨以报,老官员就集体侧目,有种看到了傻瓜的感觉,恨不得上前饱以老拳,通通揍扁。

上一篇:(灌篮同人)惟君心 下一篇:逍遥游

莲妖银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