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焚香祭酒(214)

作者:积羽成扇 阅读记录

崔母住在临县的周府,崔颂派人递上拜帖, 当天下午便去了周府。

见到崔母, 崔颂有一瞬的恍惚。

崔父与他生父并不相似, 可崔母, 竟与他生母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

若非他的母亲从未有过如此寡淡的神情,他险些将眼前这位美妇错认。

崔母听他说完来意,冷淡地应了一声,让侍女从后堂取出一个包裹,便起身抚平裙上的褶皱……送客。

崔颂不解地离开周府,回家拆了包裹,发现里面是两套崭新的单衣,一小袋金子,还有一封帛书。

展开帛书,上面只有短短的七个字:

“往之。予之。勿告之。”

三个之,是三个意思完全不同的代词。

崔颂来回念了两遍,才弄懂这句话的意思——

去那个地方。东西给你。不要告诉你爹。

不由的,他长叹了口气。

在古代做阅读理解太难了。在古代做夹心子女太难了。

在弄清楚崔母与崔父的相处模式之前,崔颂选择静观其变,依照帛书上的要求,没把这事告诉崔父。

他知道这事其实瞒不过崔父,但他乐得装聋作哑,毫无心理负担地睡了一个长觉,养足精神,与华佗共同上路。

回到荆州,却是扑了个空。

荀攸与戏志才已然离开。

告诉他这件事的是貂蝉。荀攸与戏志才离开的时间正好是三日前。

崔颂不由觉得遗憾失落,同时升起一分疑惑:以荀攸与戏志才的行事,若要离开荆州,理应会和写一封信和他说明才对。

貂蝉见他神色微疑,惊讶道:“还以为公子是收到急信这才匆匆赶回……公子此番模样,怎似不知?”

两相核对,原来荀攸与戏志才预备去鄄城,早早就写信给崔颂说明情况,却没想到中途出了岔子,走丢了信,没有送到崔颂手里。

因为情况紧急,二人等不得回信,便整顿一番,一同离开荆州。

“志才重疾未愈,去鄄城做什么?”

“荀门郎接到族叔急信,欲往北地。先生坚持要与荀门郎一同前去,我等劝说不得。”

荀攸的族叔?莫非,是荀彧?

站在一旁的华佗见崔颂的情绪起伏不定,朗声笑道:“无妨,我本就要往北走,你我马上动身,去往鄄城便是。”

崔颂郑重道谢。貂蝉得知华佗是崔颂请来为戏志才医治的名医,声名在外,忙款款下拜,朝华佗行了一个大礼。

崔颂与华佗坐着马车北上,途中,崔颂想到另一个自己留下的札记,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到药理学,他读得晦涩难懂,便向华佗请教。华佗没有藏私的心思,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经过一路的交谈,崔颂对华佗极力专研医术的精神深有感触,华佗亦感慨于崔颂的博闻强识,二人之间亲近了些许。

待抵达鄄城,崔颂总算明白荀攸与戏志才来这是为了什么——

此刻掌控鄄城这个地方的人,名字叫做曹操。

荀攸与戏志才二人,是为择明主而来。

崔颂隐约记得荀攸在曹操迎汉献帝到许县后才加入曹魏阵营,如今提前许久,便是所谓的蝴蝶效应了。

根据得到的情报,曹操于几个月前被陈宫、张邈等人背叛,失去兖州这个大本营,被迫撤兵徐州。

如今曹操仅剩鄄城与范、阿两个弹丸小县,粮草尽绝,眼看便要走向绝路;鄄城中人人自危,行者匆匆,但凡路边见到的人,面上都凝着一分郁色。

考虑到华佗与曹操在野史逸闻中的恩恩怨怨,崔颂没有着急寻找志才,而是与华佗一同在一家客舍住下。

整顿了两日,他打听到司马府,往那递了一封信。

司马,正是荀彧如今在曹操手下说谋的职位。

没几日,荀彧匆匆而至。

第113章 崔颂定计(上)

见到荀彧, 崔颂露出一分喜色。

两相见礼,各自寒暄,崔颂最终知道曹操如今的窘迫见荀彧眉间隐有倦意,关切道:“文若可是未休息好?”

荀彧坦言:“主公遇急,故不得安。”

崔颂知道曹操如今的窘迫, 不好多言, 问:“怎不见公达与志才?”

“前几日公达来信, 说是路上耽搁了,大约还要七八日方能入城。”

闻言, 崔颂陡然一惊:“莫非志才旧疾复发?”

荀彧见他心急, 忙缓声宽解道:“并非如此,子琮且看。”

遂从怀中取出尺书,交予崔颂一观。

崔颂看了尺书, 确认荀攸与戏志才二人是因为别的事耽搁,这才放下心。

又听荀彧提起城中诸事:陈宫因与曹操产生龃龉, 趁其出兵征讨陶谦, 联合陈留太守张邈等人反叛,迎吕布入兖州主事。兖州各郡太守接连叛曹, 一时之间,曹营腹背受敌,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