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H/黑塔利亚同人)「红色组」长冬如许+番外(2)

作者:以沫 阅读记录

他像是被当头打了一棒,即使是当年被暴徒在头上砸的那一下也没让他这么懵。

王耀。

该死的。他认识。他当然认识。

他以为这个人他已经永远找不到了,以为这个人的名字再也不会被谁提起。

他那天真可爱的外孙女这样轻松地说出这个名字,几乎要把他再度带回五十年前的时光。

他或许该告诉达莎,她的发音语调完全不对。如果是王耀本人听到的话,一定会一本正经地指出来——“哎呀!你完全读错了。”

王耀…

【上海·1957年初】

“刘叔,我有点紧张。这恐怕不行吧?”王耀紧张地来回踱步,最后还是忍不住跑到厂领导身边念叨,“我还没毕业,又没做过口译,要是出了错可怎么办?我一个人丢脸也就算了,就怕苏联专家觉得我们怠慢了他,或者认为我们连个像样的翻译都没有,这不是给国家丢脸嘛!”

“这都什么时候了,要不是事发突然也不会把你找来呀!”刘厂长皱着眉头,“畏难畏险——王耀同志,这种作风可不应该啊。”

“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王耀涨红了脸,急急争辩,“不是还有扎伊采夫同志的翻译吗?请他来帮个忙不是更好。”

“这可不成,每个专家都有专属的翻译,这是规矩。”刘厂长严厉地说,“擅自把纪翻译找来,那扎伊采夫同志这段时间怎么开展工作?”

王耀丧气道:“那也总比让我这个半桶水的学生来干好吧。”

旁边的赵书记看王耀神色僵硬,拍了拍他的肩膀,以长辈的口吻教导:“小王,事急从权,也只能麻烦你了。中午布拉金斯基同志会先回住处休息一下,唐翻译下午就能到。今天早上只是走个过场,大家见面认识一下,都是一些客套话,也不涉及技术问题。你不必紧张,要真遇到你不太懂的地方就大概翻一下,反正我们配合你,横竖把这个上午对付过去。”旁边的几个厂领导也纷纷点头附和。

王耀的父亲王主任也说:“你就大胆一试!学以致用嘛。你今年暑假就毕业了,虽然还缺乏经验,但要是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这两年多岂不是白学了?”

亲命难违,王耀只好硬着头皮应道:“我知道了…”

刘厂长又用他那中气十足的声音对王耀说:“年轻人给我打起精神来!”

王耀无奈,强打精神,学着士兵的样子,喊了句:“保证完成任务!”

刘厂长满意地点点头,几个厂领导又闲谈起来。另一位邢主任说:“布拉金斯基同志比起卡普什金同志年轻不少,只是不知道技术水平如何。”

“我倒不担心这个,聘请的专家都是严格筛选的,肯定不会差。布拉金斯基同志年纪轻轻就被选派到这里,更该佩服啊。”

几位领导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直到有人注意到远处驶近的汽车,才都安静下来。

车子在他们旁边停下来,车门一开,下来一位苏联人和两名警卫。

王耀看过这位苏联专家的资料。他叫伊万·布拉金斯基,今年二十五岁,两年前来到中国。他原本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最近因为厂里的卡普什金同志回国,才转聘到这里来,聘约五年。

布拉金斯基同志罩着一件这个季节常见的深灰色长外套、围着米色的围巾,整个人都裹在衣服里,却不让人感到他失去了生机。和厂里另一位苏联专家给人的严厉刻板的感觉不同,布拉金斯基从下车开始脸上就一直挂着温暖的笑容,配上他颇具特色的奶金色头发、少见的浅紫色眼睛,给人一种柔和又好亲近的感觉。

身后的刘厂长轻轻碰了碰王耀,王耀才意识到自己光顾着发呆了,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伊万身边,对他解释道:“布拉金斯基同志,您好,我是王耀。给您配的翻译因为列车安排的调整要下午才能到,今天早上就由我担任您的临时翻译。”

高大的俄国人微笑着打量了一会儿面前这个绑着辫子的中国人,很快便伸出手与他相握:“您好,王耀同志。很高兴认识您。”

王耀听到这声音不禁一愣,连回话都有点结巴。他没想到这个人人高马大的,说起话来竟意外地轻柔,声音甚至带着孩子气的稚嫩,产生一种十分微妙的反差感。

刘厂长和别的厂领导也纷纷迎上来问好,语气之热烈,王耀相信即使语言不通也不影响对方领会到这份热情。

厂领导与伊万寒暄一会儿,就请他去参观整个工厂并简要地介绍生产状况。大概是考虑到王耀之前的抱怨,刘厂长难得地没有夸夸其谈。幸运的是伊万语速也偏慢,这让王耀松了一大口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