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同人)红楼之朋友圈(72)

最后林如海悟了,这就是一个守着祖宗旧日荣光,自己不肯上进,只想靠祖宗却不想让自己的后世子孙有依靠的庸碌之人。

想到这就是荣国府长房嫡长孙,再想到楠笙说的宝玉等人,林如海不禁疑惑难道贾家只专注在培养女儿?

想到自己的亡妻,再想到自己那两位舅兄林如海沉默了。

算了,有这么个人在扬州,他也能省下不少心。就,就先这样吧。

林家私宅后院住着黛玉和楠笙。中院住着林如海和贾琏,前院则成了待客和写实画派教学的地方。

此时男女大防甚重,为了楠笙和黛玉以及几位出身良好来学画的姑娘,林如海特意让人改造了学生读书的地方。

一间极大的厢房从中间用竹席做薄墙隔开,竹墙有成年男子身长那么高,上面中空通风,不过竹墙两边却都挂了一片帐幔。

帐幔不是全然素色的,印染的水墨山水上写满了论语

林如海的案几在厢房的最前面,他上了年纪,也算是将死之人,又是个授业恩师,所以并不需要避讳男女大防。他坐在最前方,男学生和女学生都能看到他。

男学生在靠外的地方落座听课,女学生在靠里的那一半听讲。课毕,女学生直接从那边专门开的一道门离开前院,从后院女眷侧门进出。男学生则只能留在前院,只能走前院进出的侧门。

所以哪怕那位被林如海看重,并且暗示了一番,写了家书请家中长辈上门说亲的楠笙准未婚夫,与楠笙隔着一道竹编席墙,也不曾见过楠笙。

男方还有些好奇心,楠笙却半点没将那位师兄放在心上。最近她的所有注意力都在寻找西洋大夫和陪黛玉熟悉那几位师妹上。

男弟子的选择上,林如海用了极大的耐心,方方面面都考虑了一回后才定下来的。女弟子这边,林如海虽说也用了心思,但大多的心思却都用在了这些女学生的父兄家世上。

能有机会学画的姑娘在这世上是极少数的,所以被父兄送来的姑娘家世最次也是当地乡绅家的女儿。

林如海选择女学生,一是不想让楠笙和黛玉太突出,二一个也是想要彻底的保护楠笙。

如果姑娘里不单只有楠笙会画,那楠笙就不是那出头的椽子。危险性也就大大的降低了。

再一个姑娘们家世良好,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将来也都是名门贵媳。多结交一些人脉,于黛玉和楠笙百利而无一害。

毕竟楠笙的亲事解决了大半,黛玉总之林如海很不满意宝玉就是了。

贾琏一直留在扬州,他留下的目的,好吧,主要目的就是等着给林如海办后事。

所以每次看到贾琏,黛玉和楠笙的心情就特别的复杂。

楠笙已经收到了京城那边的信,也看了一回石玖信中说的消息。

乔家那位清温道人很有两把刷子,在净虚的帮衬下已经成功在凤姐儿那里挂上了名号。

在知道清温那边的进度后,楠笙便想着要不要借着秦可卿临死前的托梦再刷一回存在感。

最后在看到贾琏按时给林如海请安并且帮着林如海做些迎来送往琐事的份上,楠笙又给石玖去了封信。

信中的内容复制了秦可卿临终托梦的那几句话。

当然了,清温道人也不可能叫凤姐儿婶子。所以口气和用词都略改了些许。

前有秦可卿的梦,后又有清温相似的预警,凤姐儿在听完清温的话后,脸上便出现了一抹凝重。

置办祭田,这个听懂了。

不过可卿和这清温说的家里即将要有的喜事又是什么喜事?

对了,‘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这又是什么意思?

抬头看向一身道袍的清温,凤姐儿转头给了平儿一个眼色,平儿便极有默契的去取了个荷包递给温清。

“二奶奶好心,贫道愧不敢受。因前世与奶奶有一段因果未曾了结,今生才特来相报。”清温没接这荷包,只一副高深样子对凤姐儿的摇头,“日前偶得一卦,不知其里,又恐于奶奶有妨碍这才急来告知。个中因由还须数日方可参悟,也许此等天机需要静候佳时也未可知。”

见清温没收荷包,凤姐儿转头又看了一眼平儿,叫她收拾些方外之人会用到的东西一会儿给清温带走。

“我们爷去了南边也有小半年了,”平儿出去了,凤姐儿见屋里再没旁人,便没头没脑的说了这么一句。

清温来之前便得了叮嘱,此时见凤姐儿主动说起这事,便笑着说道,“这确是一件好事。贫道旧年行至扬州时,竟有幸运见过一回林家姑娘。端的好面相,说来也是缘份使然,那位林姑娘于奶奶竟是个难得的贵人。”

外乡人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