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番外(706)

作者:大团团 阅读记录

胤礽道:“因此,儿臣不认为他会因此而与大清交恶。是与非结论已下,而国之利益所趋,各国立场不同,做个公平公正的中间人,比亲自参与其中更利于大清未来的发展前景。外交没有永远的朋友与敌人,既然都是为本国之利,近了远了都不可,谁也不知道法兰西在另外七个国家的压力下能进行多久的扩张战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是君子所为,而且这样对于大清来说处理起来更轻松,不是吗?”

康熙笑了:“还是太子最懂朕之心。”

西方那边,现在都成火药桶啦!那边的国家打起来,都可以写成一本西方版的《战国策》了。

神圣罗马帝国是法兰西强大的邻居,他们与奥斯曼土耳其打仗了很久,久到路易十四之军做完准备趁虚而入,将柔弱的德意志反复蹂躏。

西方各国深谙唇亡齿寒的道理,纷纷施以援手,并使出合纵连横之策,妄图救德意志于水火。

奥地利、瑞典、荷兰、英格兰……等七国联合为大同盟,与法兰西进行多次交战。

大清派遣出去的使臣搜集来了大量的外边消息,外交部整理出来前因后果,将各国之间的局势传遍了朝堂。

古时有隔岸观火,而今大清官员们隔海观火,伸长脖子瞧那片西方领地打得火热,打的热闹。

朝臣纷纷赞叹:“这法兰西可真持久,他还能坚持到几时?”

有军略眼光的臣子则不看好路易十四,在朝堂上商议国际形势时,纳兰明珠上奏道:“久战耗国财,苛捐杂税闹民心,臣以为,恐怕再过不久,法兰西便要由盛转衰了。”

那英格兰国内局势也不安稳,去年国内才爆发了一场政变,今年又昭告天下说什么“权利宣言”,意图成立为法案。

康熙暗道:削减君主权力,成立了议会之制,这不就等同于内阁架空了帝王之权,权臣权倾朝野,而王权旁落?

好在,他们的对外政策一直未变,无论政变前后,对待与大清贸易的态度仍然一样。

不知不觉,再无人提起原先的“朝贡贸易”,朝堂之上,朝臣们对红毛子、蛮夷的称呼也变了,随着了解的加深,他们开始以明确的国家名字称呼他们。原先的天朝上国之心,似乎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无知带来的狂妄与傲慢,在已知之中化为了审视、评判与警惕。

越是了解,越知道大清在大海上的海洋之权落后其他各国太多,各国皆为了海上霸权争夺时,大清还在闭关锁国。

于是,都不需要胤礽去提醒,朝中便有人提出了大清的海上权力问题,他们希望海军之盛大能够为本国在海洋贸易中取得远洋优势。

升官至兵部尚书的李天馥上奏曰:法兰西与英、荷为争夺海上霸权都打死打活多少年了?前往大清那片大海就好像是他们家开的,他们有没有问过大清的意见?

李天馥上奏一说,许多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太子。

刚搞了外洋贸易,太子又想搞海上权力?

康熙也以眼神询问:你几时认识李天馥的?

胤礽:……

这回真不是孤干的,真不是!

作者有话要说: 胤礽:怎么没人信孤???

第266章

李天馥其人,沉浮在官场已三十余年,年过半百,仍充满活力,在其岗上发光发热,他不仅是个清官,还是个爱干活,重实干的能臣。

他时刻能够给康熙带来不一样的惊喜,要论这位老臣在朝中的地位,可堪与陈廷敬相当,甚至因户部分化后,李天馥之地位还更高一筹。

他干过工部尚书,做过刑部尚书,又转到兵部做尚书。

帝王写批奏时是这样写的:命李天馥携明珠等臣……可见每当有大事要出面时,这位李大人会被指定为主事者。

这样一位老臣,自然有面对太子不假辞色的资本,而太子也从未表现出与他亲近的意思,甚至在此之前,他们之间几乎毫无接触。

这些事,只要康熙静下心来命人去查,自然有銮仪卫来告知真相。

胤礽道:“儿臣可以指天发誓,从未想过对李大人下手,他与陈大人不一样,陈大人刚正不阿好骗,李大人那是外圆内方,滑不溜手,他是打太极拳的大宗师,儿臣才不会去啃硬骨头呢!”

康熙无奈道:“朕相信你们没有关系,其他朝臣却不会信。你真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对待朝臣的态度!”

看看那么多惊弓之鸟,看看越来越多的祈休折子,康熙不由升起愁绪,太子在朝中都快讨狗嫌讨猫嫌了,除了索额图那些坚定的太子党羽,其他人看到他都下意识地避开走,唯恐今天踏入一个坑,明日就被拉去拼死拼活的做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