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 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快穿]+番外(151)

作者:萧凌凌凌 阅读记录

安西觉得自己不仅仅是香饽饽,都快成了这十里八村唯一的男人了吧,怎么谁家有闺女都得找人来说一说。

安西并不想结婚,可是在这个年代,大概是很不可思议的事,因此只好采取一个拖字诀。

“我养父走之前,怕我找不到亲人,没人给我张罗婚事,所以提前给我定了一门亲,只是那家的姑娘还小,人家里也疼闺女,想着等孩子高中毕业了再结婚,所以大家伙不用为我操心了。”

这话一出,他们都很失望,但也不好再纠缠。

安大伯问清楚,那姑娘才十六,至少还需要再等两年,一时间有点焦急,安树已经二十三了。

但这事吧,是安树养父定下的,他倒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安树是人家养大的,死前还惦记着帮他定了亲,你怎好说人家定的不好。

因此焦急也没办法,只能干着急。

再一个,人姑娘家也远,没办法找人家商量商量,既然说了两年后,那就再等两年看看吧。

安西无奈,两年后他要到哪里变个姑娘出来啊?早知道就说个四年五年的。

算了,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候再说。

稻子收割完后,村民们又马不停蹄的翻地育苗,等待下一季的播种。

收上来的稻谷都拉倒广场上晒干,本打算收拾起来,等秋季稻收割完后,一起拉到县里上交。

没想到几天后,却接到了县里下发的通知,让他们把晒好的稻谷直接提交。

安支书不明所以,去县城打听情况。

原来是一篇文章引起的。

前些天,省里一家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描述了下河村丰收的景象,描述了可亲可敬的农民朋友,表达了身在社会主义领导下的幸福生活。

文章的旁边还有一则四格插图,图上画的就是丰收的场景,和百姓们幸福的笑脸。

这篇文章给了看报的人很大的触动,也引发了读者对下河村的好奇,尤其是里面描写的香糯可口的米饭,更是引起了大多数人的食欲。

其中县里一位管农业的领导就看到了这篇文章,他觉得这个写的非常好,同时这也是县里的领导们做的好,才会有这么欣欣向荣的场景,因此下发了表扬,称赞县里的同志工作到位。

县里的领导一听,顿时高兴坏了,他们原本就知道,下河村的稻米比别处的强,但被报纸上这么一吹嘘,那不用说了,肯定是他们县的一张名牌啊。

因此在听到下河村已经收割了一季,立马让他们先交上去,也好送到省里市里,让大家都尝尝这在报纸上夸的天花乱坠的稻米,到底有多好吃。

不管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下河村得了更多的好处,上交之外的稻米价格直接上涨了好几毛钱,比猪肉都不差什么了。

安支书回来时可高兴坏了,大力的拍着安西的肩膀,“好小子,没想到你的文章还有这个效果,真是太好了,太好了,哈哈哈。”

安西微微一笑,这是当然的啊。

既然要发软广告,那就从下河村的农产品开始好了。

“堂伯,我推广的效果还不错吧?现在是稻米,以后肯定也可以写别的,大豆玉米红薯,什么都可以写的。”

安西诱惑着安支书,想要他支持自己的计划。

安西原本的打算是给某个厂写个宣传的文章,提高他们的销量,然后以此为阶梯,进入厂里成为正式工。

可是现在,他却想稍稍改变一下计划,既然进什么厂都无所有,那他为什么不自己建一个厂,这样他在厂里更有话语权,也更加的轻松。

这个年代当然不能有私营企业,但他们可以建立一个半公有性质的企业啊。

以下河村生产队为主体,建立一个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对外销售农产品副品的企业。

这个企业是公有的,属于县里的公有企业,但生产的主体是下河村,厂长是下河村的支书,工人是下河村的村民。

安西当然知道,这事并不好办,首先要让县里领导同意就是一个大难关,毕竟现在还没有这样行事的工厂。

然后说服村民加入这个工厂也比较困难,这个年代是崇尚当工人,如果村里有哪家的人当上了工人,那他们家得骄傲一辈子,村里其他人也会羡慕嫉妒恨。

可是让他们自己联合起来开一家工厂,他们绝对是不敢的。担不起这个责任不说,还容易坏事。

之前轰轰烈烈的运动,让他们到现在都草木皆兵,不敢越雷池一步。

为了安全,他们保持着现在一成不变的生活。

而事实上,在安支书的强压下,他们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度过了之前那些艰苦的岁月,这就给了他们一个错觉,只要他们一直这么安分下去,就不会有事,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