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同人)白娘子本传(修缮版)(161)

作者:长乐宫乐 阅读记录

她牵着马往雷峰塔而去。到达雷峰塔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一轮半月挂在空中。于是她趁着夜色,将随身带着的几样宝物藏在了雷峰塔附近。只留下了孟太后给的那几件小件首饰在身边。

安置好了珍宝,她心里总算放下一桩事。如今素贞还没找到,人群又往建康逃去了,她不能走,那个客栈是她与素贞最后的联系,必须回到客栈,继续寻找。如此想着,她在雷峰塔的后廊下凑合了一夜,第二天天一亮,就骑上马沿路一边寻找一边回客栈而去。

回到客栈才知道小素贞被钱塘县的一对儿爷孙俩所救。那小孙子叫许宣,跟小素贞年龄相仿。看着那善良的一家人,白秒一想到带着素贞逃难这几年的艰难和这次走失的惊险,想起孟太后说日后让她过普通百姓生活的愿望,便做主让小素贞和许宣定了亲。一来报答许宣爷俩的救命之恩,二来也给小素贞找个安稳的归宿。

之后,白秒一想着自己独自带着素贞这两年东奔西走,到处漂泊,几番历险。沿途所见皆是流离失所,灾荒连连。自己和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如同这乱世中飘零的落叶,没过过一天安稳日子。一直也找不到姐姐和王经,也没有父亲的消息。小素贞一天天长大,她感到自己责任重大却身心俱疲。看如今这局势,三两年内怕是都难安稳下来。

临出京时,姐姐曾说,若找不到她们,就回蜀地老家暂避。想想也有道理,那里没有金兵,想必能过几天太平日子。不如就此带素贞回成都府,过两年天下太平了,看情况再过来找姐姐和王经,也算两全其美。考虑停当,她立即策马回到客栈,收拾一番,准备了些干粮,二人仍着男装骑马上路了。

回到蜀地已经是建炎三年底。两人在白家破败的旧宅住了几个月,就遇到了一伙强盗,烧了村子。于是白秒一只好带着素贞上了青城山,住进了一个道观,在周边乡里和成都府以行医为生。在那里,她开始教小素贞认字学医,道观的两个师太也教她们一些功夫,她便带着小素贞一起学。

在青城山的第四年,裴虚德带着临产的娘子上山求医,并自作聪明地抓了条蛇回来要给他娘子补身子。不想他娘子被蛇所伤,难产而亡,白秒一拼尽全力却救治不得。裴虚德伤心之下落发出家,法名法海,并因此对白秒一和白素贞心生怨念。

也是那时,从裴虚德口中,她们才知道孟太后已于两年前的绍兴元年去世。白秒一见小素贞找回父母无望,才让她正式跟着自己姓白,二人师徒相称。

直到素贞年满十八岁后,于绍兴十二年初下山来临安找许宣赴婚姻之约。不想短短三年的时间,遇到了那么多事,被秦桧父子和法海关联手进了雷峰塔至今。

“这就是白素贞和那些珍宝的来源。” 白秒一说着,将一封陈旧的信呈给皇上说:“这便是当日孟太后留下的证明之信,还有这扳指。”皇上接过信和扳指看了一眼。

在场的几人听完这漫长而曲折的故事,一时都沉默无语。大概,每个人心里都想起了靖康之乱那些年很多人的相似遭遇。

半晌,皇上才道:“依你之言,白素贞原是我皇族后裔?”

白秒一说:“这个臣妇不敢说。当日她年幼,又被惊吓,说不清自己的身世。孟太后当时久居偏宫,亦不认识她。但孟太后认为,既出现在宫中,必跑不远是赵宋之后,因此才让臣妇带着她出逃。孟太后原打算时局稳定后帮她打听亲人,但因一直兵荒马乱,后来孟太后又薨逝,臣妇只得收养她跟着臣妇姓白。臣妇当日遇见她的时候,她外面套着一件大人穿的宫中奴仆的衣衫,里面的穿着,却不似寻常人家。后来稍大一些后,她对自己的母亲有些许记忆,但对自己的父亲完全没有记忆,不知是否因为家中儿女甚多,自小很少见到父亲的缘故。”

作者有话要说:未完待续,侵权必究!

☆、□□、谁家儿女(下)

皇上又是一阵沉默后,叹道:“朕曾听父皇提起过,父皇为康王时,原本有五个女儿。靖康之乱时,大的两个四岁,小的两个才两岁,另一个也不过三岁,也都正是当日白素贞的年龄,都一个不剩地被金人掳去了。后来才听说,三个小的在被掳的途中就死了,另外两个被金人送进了浣衣院做奴仆。这白素贞……”皇上说着竟有些哽咽起来。

韩子温也忍不住劝道:“皇上,靖康之乱带给大宋的耻辱,臣等永世不忘,正如岳帅曾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臣等此生必以相助皇上、驱除金人、恢复中原为己任。这白素贞,不管她到底是公主还是宗姬,或是哪个王公大臣之女,都是中华儿女。她能逃过那场浩劫,实属莫大的幸运,如今更不该被大宋自己人诬陷关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