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同人)追忆之天音奇遇(64)

作者:纳兰明泽 阅读记录

chūn妮终于忍不住“咯咯”笑出声来道:“好厉害的先生!”对展昭道:“罢了,罢了,我也不为难你了。”站起身来道:“你和先生忙公事吧,我先回宫去了。”加重了语气道:“回去给梅娘讲笑话听!”她口中说的轻松,心里却不免有些惆怅。梅娘久居深宫,享受着太后的百般呵护,同时也忍受着宫规的森严禁锢,其中的辛酸也只有她能体会几分。

chūn妮走后,公孙策给展昭诊了脉,方安下心来:“经脉之中虽仍有些阻滞,但脉象已平稳了许多,想不到诵经竟有如此奇效!”不解道:“你不是已经把功力给了白大侠,怎么……”

展昭道:“这是道家的内力。”于是将他在天音派禁地的奇遇讲给了公孙策。

公孙策感慨道:“祸兮福所倚。此次展护卫虽遭大劫,却得以领悟天道至理,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展昭心下却不以为然。领悟?自己真的领悟了吗?《追忆》如同一面明镜,让他看清了自己的内心。原来,一时的顿悟,并不能真正改变什么。世上有许多事,不是懂了,便能做到的。

公孙策本想劝他放下心中挂碍,见他似有所悟,便没再说什么。

展昭盼望从公孙策口中得知案情的进展,于是问道:“可曾找到彤云和郭仲清的行踪?”心想,既然没找到尸体,他们必定还活着。

公孙策叹道:“仍是无迹可寻。”

展昭道:“展某倒是想到一个地方,他二人只要活着,一定会去!”

“哦?”公孙策道:“什么地方?”

展昭道:“郭建安的骨灰尚在彤云所住的石室之中。彤云一生为情所困,绝不会抛下郭建安的骨灰,只身远逃。”

公孙策道:“不错。即使彤云已死,以郭仲清的痴情,也会帮她达成这个心愿。”当即叫门外的衙役进来,命他传令把守在石府中的官兵,对放置骨灰的石室严加监视。

展昭见公孙策似乎无意禀报过包拯再做定夺,问道:“大人不在府中?”

公孙策道:“大人下朝之后就被王丞相请到府中叙话了。”

展昭见公孙策面带担忧之色,道:“朝中莫非又有大事发生?”

“那到没有。”公孙策道:“展护卫可知,三司使张尧佐官声如何?”

展昭不知他为何有此一问,想了想道:“展某对此人不甚了解,只是听说他自任三司使以来毫无建树,似乎平庸了些。”

公孙策道:“大人一向不主张庸碌之人久居要职,无论此人是何等身份。”

“而张尧佐却恰恰是张妃的伯父。”展昭道。

“正是!”公孙策道:“大人身兼监察御史之职,向皇上谏言本是职责所在。然而大人性情太过刚直,在皇上面前,屡屡犯颜直谏。数月前,他七次弹劾转运使王逵,已经触怒了龙颜,昨日又因弹劾张尧佐,在金殿上与皇上争执起来,若非皇上宽仁,大人早已人头不保!”

展昭道:“大人果然刚正不阿,豪气gān云。可惜展某未能在朝堂上一睹大人的风采!”

公孙策继续道:“皇上虽未曾怪罪,然而大人此举,却震惊满朝。王丞相今日将大人请到相府,便是要好言劝诫,以免大人长此以往,招致祸端。”

展昭肃然道:“大人身为谏官,理当奋不顾身,孜孜于国。”见公孙策似乎不赞成包拯所为,不解道:“莫非先生希望大人明哲保身?”

公孙策道:“若是如此,在下又岂会追随大人?只是在下以为,直谏未必要犯颜!李唐诤臣魏征,能久立于朝堂,并非只因唐太宗虚心纳谏,更因他每每直谏,都给唐太宗留有颜面。”不等展昭答话,又道:“我大宋重臣之中,堪称不畏qiáng权、一心为公者,唯有包大人。在下实不愿见到大人因行事太过刚直而触怒龙颜。倘若他当真因此丢官去职,将来这朝堂之上,尚有谁能为民请命?”

“先生所言也不无道理。”展昭道:“幸而皇上对大人一向宽仁。”

公孙策向天拱手道:“当今圣上之仁德,比唐太宗尤有过之,实乃我等臣子之福,天下百姓之福!”说到畅怀之处,却又轻叹了口气。

“先生是否还有要事未告知展某?”展昭问道。

公孙策迟疑片刻,叹道:“的确有事,而且十分棘手。”

“究竟是何事?”展昭追问道。

公孙策道:“你可知御林军副统领余千帆已在太后和皇上面前,将你告下?”

展昭常在宫中行走,与余千帆虽有公事来往,却并无冤仇,不解道:“他告我何罪?”

公孙策道:“他告你当日在山崖之上,故意纵放妖女,甚至断言你与妖女素有私情。皇上将此事jiāo予大人详查,命他明日早朝当殿奏报。”,叹道:“这本是皇上对大人的信任,对展护卫的庇佑。然而大人弹劾张尧佐之事刚刚过去,满朝文武众目睽睽,都会紧盯着大人,看他是否会袒护自己的属下。以大人的刚直,他定然将此案据实奏报,向皇上力陈你无罪,可如此一来,势必引起众臣非议。更何况,朝中还不乏别有用心之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