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林家继子(145)

一旦出了意外,郭骁实在承受不起后果。

“得了得了,我去跟老师帮你请假,你还是收拾东西回家照顾媳妇吧,等你媳妇生了,再回来读书也是一样的。”林瑶拍拍他的肩膀,说着就出了门。

郭骁觉得为了这事儿请假不合适,可他实在担心甄英莲,张了张嘴,还是没喊住林瑶。

就,就这一次……

下不为例!

第74章

送走了郭骁,林瑶还在感叹,这个时代女子结婚生子太早,不过他也就在心里吐槽几句,没有傻到说出口,毕竟这个世道如此,他这些想法过于异类。

二月初五,甄英莲顺利生下一个儿子,郭骁为儿子取名郭茂,办完了洗三,才回书院上学。

喜得贵子,郭骁回到书院也是满面红光,活像个傻爹。

林瑶虽说住在书院的学舍里,但他其实已经不在学堂里跟众人一起上课,书院里的先生已经没什么能教他的,只有跟在秦禹行身边才能有些进益,同时秦禹行也会时常带着林瑶去秦府,让秦复指点他功课。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林瑶从秦府回到书院,刚回到学舍,谢琰就叫住他。

“有一封京城来的信,指名给你的。”

林瑶接过信,谢过之后回了屋。

正好没事,林瑶回屋就看了信,打开才知道,这封信不是家里来的,是贾琏写给他的。

信中提到他儿子贾蕴今年已经七岁,到了该启蒙的时候,贾琏不希望儿子同他一样不学无术,只能捐官,希望林瑶能帮帮忙,让贾蕴进山海书院上学。

这倒不是什么难事,林瑶毕竟是秦禹行唯一的弟子,安排个亲戚家的孩子入学很简单。

“贾蕴……”假孕,贾琏也是太会给儿子娶名字了。

因着贾敏的关系,林瑶虽然往荣国府去的不太勤密,但荣国府同辈的几个表兄弟,林瑶都混得很熟,尤其是贾琏和贾宝玉,前者早年就有过交集,后者林瑶摘掉原著的滤镜之后,觉得这个表弟还是可以交朋友的,但他依然不想把黛玉嫁给宝玉。

相信老爷和太太也不会想把黛玉许给宝玉。

宝玉在荣国府老太太的眼里,那是千好万好,可在他们这些外姓人眼中,宝玉聪明也很有限。

林瑶去岁一整年都在京城,他早就知道宝玉同自己屋里的大丫鬟袭人成了好事,那个袭人并非荣国府的家生子,长得也不是倾城绝色,仅凭她这么早就跟宝玉发生关系,林瑶对她的感官就不太好。

但这都是宝玉自己房里的事,林瑶自然管不着。

幸好他早年保住了贾敏的命,林如海和贾敏身体都很康健,父母双全的黛玉自然不需要去荣国府寄居,跟贾宝玉见面的次数也并不多。

至少林瑶心里清楚,黛玉对宝玉就是普普通通的表兄妹之情,别的再没有了。

林瑶回信给贾琏,让他送儿子来扬州。

贾蕴这个孩子,是贾琏当初回京之后才有的,林瑶一直怀疑是凤凰珠的影响,让王熙凤生了这么个儿子。

贾蕴打小就很聪明,远胜二房的贾兰。

因着这点,贾琏总是自傲他有个天才的儿子。

信走驿站的通道,很快就到了京城,收到回信的贾琏,立马收拾东西,带着儿子前往扬州。

王熙凤倒是舍不得儿子,可她也是个心气高的,贾琏不能给她挣诰命,天才的儿子总可以吧?她盼着儿子成龙,就算再不舍得,也让贾琏带着儿子去了扬州读书。

贾琏带着儿子自然是坐船最方便舒适,但坐船时间也慢,因此贾琏父子到扬州的时候,已经邻近端午时节。

林瑶早就跟老师提过贾蕴的事,贾琏刚到扬州,就见到了秦禹行。

秦禹行亲自出题考校贾蕴的学问,贾蕴来扬州前,只在贾氏家学读了几天书,因家学里头风气不好,读了几天就回来告状,再不去家学里读书,只待在家里自学,因此学识也很有限。

不过秦禹行考校了一番,便答应了贾蕴入学。

考校贾蕴之前,秦禹行就知道哦啊贾蕴不过读了几天书,有这个水平,已经算不错。

秦禹行让人安排贾蕴入丁班,也就是蒙学班。

贾蕴被带去了学舍,林瑶送贾琏离开书院。

“蕴儿就有劳林表弟多多照拂了,要不是你在扬州,我也是不放心他一个人呆在扬州的。”贾琏如是道。

林瑶笑道,“琏表哥既然不放心,为何还要送他来扬州?我可在扬州待不了多久了,说不定明年就不来了。”

“明年不来了?为何?”贾琏一惊,追问道。

林瑶好笑道,“林表哥不知我的婚期定在明年吗?成婚之后,我得留在京城备考。”

闻言,贾琏愈发吃惊,“你这就准备参加会试了?”

瑜姿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