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策瑜]许君半生(39)

作者:匪华 阅读记录

周瑜便起身,只是望着他,不发一言,只等他开口。

孔明自然会意。

“自都督上次议战时提及火攻之策,亮便夙夜观天象十日之久。断何日风起。”说罢,他伸出持扇一臂,遥遥指向了头顶无垠长空。

“都督请看。月在壁宿,伴以从星,东北之行。”他顿了顿,收回目光,直视着周瑜——

“待月至箕宿……”风鼓起他的衣袂,整个人仿飘飘若仙。他的声音,亦如在天际般莫测遥远——

“二十日甲子,东南风起,三日始止。”

孔明望着眼前人。看他眼里闪过激动炙热的光芒,亮过天上群星。

那人深深一拜——“瑜,谢先生相助。”

自知已不必扶,更不应扶。只是轻摇羽扇,开口,却是半似放松,半似感喟。

“非亮。”说罢,依然将眼神定在那已经直起来的挺拔身躯上。

“乃天。天助——周,公,瑾。”

一字一顿。便似要让眼前这个风神绝代的男子,永远印在自己脑海里。

也许是已料之,经此一别,便再也无缘再见。

两人又是相顾无言。也许此刻,任何言语都苍白。

孔明回身告辞,只留下一句——“都督,气魄雄浑者必自傲,自傲者,过刚,易折。”

周瑜只是不语。

孔明笑笑。深知再说,已是无用。缓步离开。

赤壁,那便是孙吴,抑或他,辉煌的顶点。

周瑜目送那人消失在江畔薄雾中。

负手长叹,话到唇边,却是刚才本该说给孔明的言语。

“瑜并非不知,委屈之道,却不能为。”

山笼水雾,烟波浩渺。惊涛拍岸,一番壮阔山河。却是烽火燃尽,铁蹄踏破。

一人之死。

比这一川山河,这孙家山河,又如何?

我要见,东吴战旗——

插遍这神州河岳。

我要见,那人的笑,

将这天下囊括。

第二十八章 赤壁(上)

十九日,夜。

所有部署皆已定。中军大帐内的将领团团围坐,却静得能闻风声。

大战前夕,往往最为平静。每个人胸中的热血都在臌胀着,只等迎风飘来的金戈之声将它撕开一个缺口,然后逆流,奋马,去杀戮,去吞噬,去克敌,去取胜。

大帐外灯火通明。注定永载史册的一夜,漆黑的天幕已遮不住它的绚烂。

周瑜对着军力部署图深深望了最后一眼,缓缓转过身来。

面对群臣,面对这群愿意与他共生,与他同死的将领。

今夜,便将押上他们所有人的性命,孙吴的未来,做一场豪赌。

“黄老将军。”他开口,声音很稳定。

“着你驾利舰十数,引次于前,待近曹里距之内,聚众称降。待曹军松懈纳降,再举火燃船,借东风之力,一往而前。”

黄盖抱拳正道——“领命。”大帐内令人压抑的寂静却被一人打破。

“不可。”语声很沉,带了不怒自威的压迫感。

众人便纷纷回头去看,却见是那从未随他们战于沙场的主公宗族,心中皆觉此人并不可靠,却又被他语音所摄,加之那一张酷似孙策的面孔,竟无端生出一股威严,便都噤声静待他说下去。

孙瑜长身而起。面向周瑜肃容道——

“大都督,我知你已用计使黄老将军诈降,但曹操恐难信尔。”

周瑜眼神闪烁。他也紧紧盯着那进言之人,缓缓道——

“将军,何以断定?”

“就凭我。”他目光锐利如鹰。

“若我是曹**不会信。”

本是无稽的理由,却没有人提出质疑。众人心里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当年孙策尚在之时,也常常仅凭一己便下断金之言。从未有差。今日此人,却令他们有些恍惚,分不清面前站着的,究竟是何人。还是不是那战功鲜有的孙瑜。

于是,他们便俱看向周瑜。

周瑜信了。

他平静的续道——“那依将军之策?”

那人抱拳,头却未低下。“称降但不待纳降。曹军不会纳降。他们会在我军尚未起火之时,乱箭射住船只,火便不能起。只有趁他们观望之隙,即刻起火,着人控船疾速而下。”

众人皆哗然。连周瑜都是轻轻摇头,面露为难。

“不可。”他目光瞬了瞬,接道——

“如此,是置黄老将军于险地。”周瑜清楚,若是不待纳降便举火将船烧燃,再以很快的速度冲过去,虽较为保险,可防曹军临事反悔,但船上的人,是必须一直控船不得离开的。如此,很可能要将命都搭进去。

“哈哈!”

孙瑜却忽然大笑。

“将军百战死。惧者尚苟安。”他抽出腰间佩剑,横胸而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