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大清第一太子(168)

作者:时槐序 阅读记录

既然如此,不趁这个时间差捞一笔,过了这村可就没有这店了。

康熙沉思:“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胤礽点头退出去。不到半日,就听闻康熙召了几位大臣进宫议事。因皇家船队又加了一项重要任务,除日常外交外,还得承担与各国互换技术的职责。这主使之人就得重新考量。经过数日商议,最后明珠请缨,言愿往。

康熙思虑良久,觉得主使者需了解水泥杂交水稻与牛痘的特性与关键,还要懂得如何周旋谈判,更加要有决断的魄力。满朝官员扒拉了一圈,也就那么几个有能力胜任,明珠便是其中之一。

如此一想,当即拍板,明珠就明珠吧。

离京当日,胤禔亲自送行。

“舅父,真的要去吗?此事并非一定要你!”

明珠摇头:“船马上要开了,此事已定,无可回转。”

胤禔蹙眉,很是不赞同:“舅父此去,快则半年,慢则一二年。这么长的时间,朝堂瞬息万变,你不在如何能行?”

明珠倒不这么看。

“大阿哥不能只看眼前得失。臣在朝堂作用有限,反而是此次出海,责任重大。若做得好,其功劳将不逊于索额图,甚至还可能胜他一筹。他前些年遥遥领先,在玻璃牛痘杂交水稻上的政绩沾的是太子的光。

“我此次出海与各国谈判,若能为大清获取巨大利益,凭的全是自己的本事,当在他之上。”

明珠一叹,“大阿哥,这是我们近期能用最短的时间获得皇上重视,夺得最大功劳的唯一机会。”

胤禔想了想,又道:“可是海上风险大,倘若……”

明珠笑起来:“富贵险中求。想要功劳,哪有不辛苦的。大阿哥不必太过担心。此次出海,皇上很是看重。船上配置齐全,不但有医者,有常年在海上谋生的渔民,有擅泳者,还有水师,便是神机营,皇上也抽调了一队作为护从。”

见得如此,胤禔稍微放心了些许。

明珠又言:“倒是大阿哥,臣不在的这些时日,您要当心。切记不可与太子争锋,同众皇子好好相处。再有尚书房诸位同窗,你可以与之相交。但只能是同窗之间的正常交往,不可涉及其他。”

胤禔张了张嘴,明珠抬手阻止,看了看左右,小声道:“大阿哥,你如今才十三岁,何必急于一时?能入尚书房的,都是家中嫡系子弟,甚至许多往后都是要承爵或是接掌一族的。只需和他们把关系处好了,还怕他们影响不了身后的家族吗?既然如此,又何必做得过于明显?”

眼看时辰已到,明珠只能道:“大阿哥记得多去看看惠妃娘娘,多听惠妃娘娘的话。”

话毕,上了船。

船只离港,渐渐远行。看着码头上胤禔的身影,明珠心下叹息。

他这个皇子外甥,算不得蠢,却实在不够聪明,尤其少年心性,过于急躁,沉不住气。若要成大事,需得有人时时把关,耳提面命。好在如今他还算能听得进自己的话,对惠妃也足够敬重。自己不在,有惠妃看着,应当不至于出什么大乱子。

又想到太子,更是叹息。怎么自己的外甥不是太子呢,多省心啊。

可惜纳兰家与惠妃荣辱与共,系于一身,与太子成对立之势。有这么一个机会,让他舍弃,他着实不甘心。

尤其太子身边已有索额图,还有一众敬慕者,不缺他一个。他的身份尴尬,若前去效忠,只怕会被边缘化,得不到重视。这不是他想看到的。若是这样,还不如守着大阿哥。若大阿哥能成事,纳兰家凭借从龙之功,也可保后世几代风光了。

比起凤凰尾巴上众多羽毛中的一根,他宁愿当孔雀头上傲立的冠翎。

想到此,明珠一顿,眼睛微微眯起,嘴角渐渐上扬。

他不是不知道太子与大阿哥的差距,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震主,其身自危。太子锋芒太盛,可未必是好事呢。

……

正月底的时候,蒙古诸部先后上书请求万寿节时来京为康熙贺寿,紧接着准噶尔与和硕特亦有上书。

折子上密密麻麻写了一大堆,对康熙极尽赞美,词藻之华丽,造句之优雅,让见惯了后世诸多彩虹屁的胤礽都自叹弗如,甚至陷入自我怀疑,他这两辈子的中文是不是白学了,竟还比不过人家蒙古族朋友用得溜。

康熙似乎早有预料,神色淡淡,别说沉迷于此等恭维,就连半点动摇也无。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万寿节年年过,可蒙古诸部也就今年上书说要千里迢迢给他贺寿。为什么?贺寿不过是幌子,青贮饲料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

虽然知道,可他还是爽快准了。此后,礼部与理藩院便开始忙碌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