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宋皇太子日常(386)

此时,之前在街上被赵旸送了五个烧饼的青年,终于找到了恩师的住宅。不过,由于恩师还没有回来,家里又没有其他人,他只能坐在门口等。

酉时初,范仲淹才从宫里回来,见一个青年坐在他家门口,急忙走上前去看,发现是许久未见的张载,先是怔了下,随即满脸喜悦。

“先生,学生来打扰您了。”

“太好了。”范仲淹把张载上下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见他整个人非常消瘦,就知道他这一路非常辛苦。“快进来。”

之前,赵旸在街上遇到的青年就是张载。

他因为钱袋被偷,很多天没有吃一顿饱饭,所以才会在烧饼摊子前馋的直流口水。

范仲淹跟张载聊了一会儿,就亲自给他烧水,让他好好的沐浴一番。

等张载沐浴完,范仲淹还从面叫了外卖。

师徒俩边吃边聊。

张载说到他几日前被一个小公子救助一事。

范仲淹听到张载说帮他的小公子长得非常漂亮,还一身贵气,第一反应就是赵旸。

“我会帮你打听。”

“谢谢先生。”多亏了之前小公子借他银子,不然这几日他就没法去拜见家里的长辈。

几日前,张载就到了汴京,他没有第一时间来找范仲淹,是因为他要帮家里人去拜见在汴京城的亲亲长辈。

“你这几日好好在我这休息,等你休息好了,我再带你去太学报名参加入学考试。”范仲淹语气温和说道,“这段时间你就在我这好好温习。”

“一切都听先生的。”

“对了,我跟太子殿下提过你,等你考完太学的入学考试,我就带你去见太子殿下。”范仲淹捋着胡子笑道,“殿下对你很好奇。”

“太子殿下要见我?”张载整个人惊呆了。

第91章

今日的早朝, 宋仁宗提出了修书一事。

虽然修书一事很麻烦,但是大臣们都知道修书的好处, 更清楚修书带来的好名声,并且还能名留青史。大臣们都愿意修书。

见大臣们没有反对,宋仁宗就下旨让欧阳修负责主持。欧阳修曾经修过新唐史,在修书这方面是非常有经验,把修书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做合适不过。当然,欧阳修目前还要主持科举考试, 等殿试结束后,他才能忙修书。

说完修书一事,有大臣上奏黄河一事。

自从赵旸把水泥弄出来后,宋仁宗就下旨用水泥修建各大重要河流的堤坝, 其中就包括黄河。

从古至今,黄河一直有水患问题,每年夏天黄河最容易出事。一旦黄河出事,将会淹没很多州府。

这些年,黄河比较老实, 没有闹出重大水患,但是小水患没停过, 这让附近的百姓们苦不堪言。

朝廷多次派人去修理黄河的问题,但是始终没有什么效果。只是修建黄河堤坝, 其实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话说回来,修理黄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再者, 很多地方发生水灾, 主要是黄河的分流的问题。

上奏的大臣建议修改黄河分流的几条大河, 尤其是定永河。

这条河也有很多分流, 而且经常闹水患。它一出现水灾, 那么其他几条分河也会闹水患。

虽然这几年,定永河老实了不少,没有闹出水患,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了几年,但是今年这条河开始不老实了。哪怕是重新修建了河堤了,好像也阻挡不了河水上涨。

不少大臣提出修整定永河,但是具体怎么修,没有一个人能提出好的提议。

修整河流是一件非常复杂又艰难的事情,而且还非常费钱。不止如此,还要迁徙百姓。历史上,每次修河都会花费不少财力和人力。

如果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能修好河,那么付出这么巨大的代价是对的。就怕投入这么多人力和财力后,还是不能修好河。所以,每朝每代都不敢轻易修整河流,只能“缝缝补补”。

定永河又要出事,宋仁宗只能下旨让当地衙门把老百姓迁走,做好一切预防工作,把损失减到最小。至于修河一事,暂时还是算了。

说完定永河一事,大臣们又说起殿试一事。

省试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殿试。

殿试是科举考试中最为重要的考试,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所以宋仁宗和大臣们都极为重视殿试。

说完殿试一事,今天的早朝就结束了。

宋仁宗见儿子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关心地问道:“在想什么?”

“在想治水一事。”赵旸拿着筷子的头轻轻地捣了捣自己的下巴,“定永河不是不能治。”

宋仁宗听到赵旸这么说,脸上一喜,忙问道:“你有办法治?”

“我得看看舆图,然后还要去当地查看下。”上辈子,他外公是水利专家,修过不少河流。在治水这方面,他老人家非常有经验。不止如此,他老人家还对历史上的治水一事颇有研究。他小时候对治水很感兴趣,外公跟他说了很多治水的事情。

七年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