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番外(404)

登基典礼要怎么办?

新君的年号是什么?

在正式登基前,以往的御门听政要怎么进行?各地奏折往哪里送?

以及新君与太上皇两头分别搬家期间的安保问题,京城军备移交给老四管辖等等。

诸如此类,各种事宜是要说个清楚。

武拂衣应对所有事务,贯彻一个中心思想——不能让康熙闲着。

位高权重者退休后,难免会有一种身份落差感,这种时候必须要让他们生活充实。

康熙摆出了退休短期计划。

现在是三月中下旬,搬家迁宫事宜用一个月完成。五月,老四搞登基仪式。

六月天气热了,依照往年惯例去承德避暑。九月回京,其后四个月处理政权交接带来的各种问题。

等冬天的春节一过,到了明年开春他就要微服出行了。

武拂衣听着这一井然有序的安排,计划总体上没大毛病,但有很多细节待填充。

就拿避暑来说,往年康熙去承德避暑会召见蒙古王公。今年他成了太上皇,身份有了变化,对方的态度会如何?

如果态度有变,会不会让康熙不爽?

康熙不爽是否让老四不爽?或是叫别的人不爽?

武拂衣自认不高尚,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朴素想法,自是趋利避害选择后者。

当下就建议,康熙避暑也好,微服私访也好,不妨带着一些看问题的心态出发。

这些问题汇编成册,都是将来理学院要研究的课题。

谁带领学生研究?当然是太上皇了。

不错,这就要把康熙给安排到至关重要的教育岗位发光发热。

教育很重要。

从欧罗巴转一圈,更能看出知识火花碰撞的重要性。

英格兰的面积还没直隶省大,但是也有牛津、剑桥两座大学院。

十一年前,大清成立皇家理学院。

当时是作为一个试点,传授与以往经史子集不同体系的知识 。至今有了五批毕业生,几乎都被安排到全国各地做官了。

时机已经成熟,试点教学能够扩建。

先在京城建一座大学,选址距离畅春园要近一些,方便康熙三不五时去传道授业。

这件事,武拂衣与胤禛在回京旅途上就琢磨好了,绝不会让康熙没事做。

康熙的数理水平在大清是数一数二,不只要让审阅编辑教材,还要培训老师、拟定科研体系等等。

太上皇的退休生活也能多姿多彩。

在放人出去玩一年后,是要他带着发现的问题回京继续发挥余热。

康熙是否喜欢被返聘?会不会玩疯了不愿意回京?

胤禛做出推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是每个人都和武拂衣似的。

康熙做了五十三年皇帝,操心政务与民生已经成了他骨髓里的一部分,他无法真的万事不管。

具体进度,走一步看一步。

天黑后,武拂衣终是离开了畅春园。

大致商谈好了禅位与继任的琐碎安排。其中有一条,暂时取消每日御门听政。

因为新君不能嗖一下搬进宫,而改为三天一次在畅春园开朝会。其他事务不着急就上折子给老四,着急就请奏通传给康熙。

其实,风雨无阻每天上朝的工作制度是该变一变了,这种工作效率不高。

以往,康熙南巡、避暑等时间段,皇上不上朝也能让朝廷政务正常运。由此可见,每天摸黑早起没必要。

这就提出暂时改为三天一次早朝,理由不能更充分,因为没有正式入住紫禁城。

对此,康熙也没法反驳老四,而朝会地点改在畅春园也是情理之中。

老四都说了让汗阿玛跑来跑去不合适,肯定是要朝臣们换地方。

正所谓,温水煮青蛙。

武拂衣想着即便胤禛无法立刻提出更改朝会时间的妥当计划,她也要先减少早起天数。

将来,她一定会把暂时三天一次朝会的「暂时」两字给抹掉,从临时性变为永久性。

回到四爷府,最明显的差别是外围多了一圈守军。

今天,康熙宣布禅位后,京城下午就实行了临时限行制度。

比起以往老皇帝死后的全城戒严,因为康熙依旧在世足以震慑众人,几乎没有发生任何不安与动荡。

这种限行要持续到新君正式登基。一个半月时间看着很长,事实上时间很紧迫。

不过,武拂衣心态很好,该知足时要知足。眼下的情况比康熙病逝,新君迅速入宫丧事、政务一起处理要强多了。

入府第一件事,连夜召开家庭大会。

四福晋、李氏、宋氏,弘昐一家三口,弘晖夫妇,以及茉雅琪、弘昀都列席。当然,忘了谁也不会忘了禛·武氏。

夜晚八点,会议厅内气氛并不高涨。

山海十八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