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晴雯重生记(154)

作者:司晨客 阅读记录

她正说话间,突然间东厢门帘一挑,梅姨也从里面走了出来。梅姨缓缓打量晴雯一番,声音平平问道:“你竟知道甚么叫做通家之好?”

若是从前,晴雯自是不知道。只是她先前经林黛玉传授,多学了许多字,再加上这些日子贾家客人络绎不绝,戏酒不断,她多听了几回戏,不由得留意到这个字眼。

晴雯当下笑道:“平大哥同我表哥在一家酒楼里当差,同进同退的,又在一个院子里居住,彼此都知根知底,家里人彼此都见过,相处之时亦很是融洽和睦,怎地不算通家之好?”

梅姨挑剔道:“通家之好,总要累世交好。不过算了,你能留意到这个,已算难得。难道你竟读过书?”

晴雯据实以答:“服侍府里公子小姐时候,大略识得几个字。”

若是旁人,一问一答说到这份儿上,也就告一段落。偏梅姨非要较真,竟从屋里取出一叠纸,亲自写了几个字,叫晴雯来认。晴雯才隐约猜到梅姨有些来历,或是富家小姐,或是另有奇遇,不然的话,如何能习文识字?须知时下连许多男子也不识字呢。

晴雯虽不擅长文字,但是有林黛玉这等良师传授,她又有心向学,不到一年的工夫,那文字竟是认得七七八八了。梅姨固然面容冷峻,神色挑剔,却未刻意拿古书里的生僻字考她,故而问了十几个字,竟然都是认得的。

此时梅姨容色已霁,晴雯试探着相请赴宴,居然一口答应了。难道这家人竟然高傲至此,若是对方目不识丁,便不与同席吗?

越是如此,晴雯越是觉得应该早早将那双鞋子做出来,早早与他家划清关系,两不相欠才好。

若论吴贵的烹饪手艺,虽是不及平哥儿,却也刀工扎实,颇有可圈可点之处,故才能经来顺推荐,成了京城知名酒楼致美楼里的厨子。虽平时只是打打下手,不能掌勺,但料理一场普通人家的家宴,却是足够了。

傍晚时分,饭菜皆已就绪。吴贵见众人皆已到齐,锁了宅院大门,前堂后院统共开了两桌。前面是胡太医、平哥儿、吴贵三个男丁,后院里晴雯和灯姑娘招呼了梅姨、胡家娘子并一双儿女团团围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那平哥儿固然仍旧冷冷淡淡,胡太医却已是大了舌头,那话也忍不住多了起来,向吴贵说道:“令妹这般容色,世之罕见,怪不得遭人所忌,才有前些日子的大祸。但祸兮福所倚,只怕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但有一样,如今承蒙款待,竟是不得不说的。我观令妹面相,只怕暗中伏着一场大病,不过三年五载,早晚会发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章有改动。建了大观园以后,薛宝钗就不住在梨香院了。我一开始忘了。

第85章 论药

吴贵闻言大感诧异。

若是旁人说这话, 他肯定当成是那江湖卖药的坑蒙拐骗之徒了,但是胡太医的医术他却是领教过的。他因早些时酗酒,伤了肾气, 于房中时未免不能曲尽其妙, 无奈之下求助于胡太医, 不过调理数月, 却已颇见成效。

故而胡太医既然开口,哪怕吴贵心中不信,他也不敢当面驳斥。

吴贵正欲打哈哈略过此事时, 不想旁边一直冷冷淡淡的平哥儿却先开口了。平哥儿低头望着杯中清酒却不喝, 只在那里冷笑道:“早听人说医卜星相不分家。莫非老先生竟是其中的行家,居然能未卜先知, 料到这许多年后之事?”

胡大夫喝酒上了头, 正在兴头上,也不去计较平哥儿语气不好,哈哈笑道:“非也!非也!想我医道总纲, 无非望闻问切四字。当年先贤扁鹊, 见蔡桓公一面,便知有疾。虽我辈不肖,只学得皮毛,但观其面色, 看其身形, 察其谈吐, 度其心性, 虽不中亦不远矣。如今既和令妹比邻而居, 常见她进进出出,岂有无知无觉的?”

平哥儿坚持道:“但我见她神态举止, 轻灵飘逸,哪里像有病的样子。”

胡大夫笑得前仰后合:“少年人难免为色所迷,眼中只见皮相。我辈却不然。令妹先天尚壮,但唇色偏白,动则气短,正是气血双虚之体。偏又太过纤弱,懒进饮食,长此以往,竟不能摄入谷物养人,怎生了得?况且又是个急性子,肝郁脾虚,更伤气血。若不及早调理,忽遇挫折,情志受阻时,恐酿大病。”

他这一番话说下来,平哥儿讪讪低头,双颊泛红,哑口无言,吴贵更是听得心惊肉跳,忙问道:“若果真如此,又该如何调理?”

胡大夫道:“你若信我时,改天带她过来,我好好与她诊上一诊。”

吴贵忙谢过了。当夜喝得晕晕乎乎,各自兴尽而归,胡家娘子自去帮着晴雯、灯姑娘收拾残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