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晴雯重生记(216)

作者:司晨客 阅读记录

贾母点头道:“兼听则明。连麝月、秋纹她们也这么说,可见不虚。”

鸳鸯抿嘴笑道:“可不是。我惟恐茜雪等人和晴雯交好,故意帮她说话,故而又寻了麝月、秋纹等人求证。她们素来和晴雯不甚对付,虽是不情不愿,却也不得不承认的。”

贾母听了,便向王夫人道:“如何?从前我就看晴雯这丫头甚好,有意抬举她。如今看来,果然不错的。虽然模样生得好,却没有那些狐媚子做派,不曾教宝玉走错了路,反引着他读书上进的。”

王夫人心中犹有不甘:“若说劝说宝玉时,从前多少人都在劝,不知道劝了千百遍了,总不见效。却不知道这晴雯使了甚么法子。”

贾母便知道王夫人心中仍有疑惑,便唤了琥珀道:“去,把晴雯唤过来,就说我和太太寻她问话。”向王夫人笑道:“这个又有何难。一问便知。”

一时晴雯过来了,向贾母和王夫人请安后,贾母便开口问她,那日究竟与宝玉说了些甚么话。

晴雯见王夫人在场,自是不敢据实以答,只管拣了好听的说,虚虚实实,揉在一起,道:“那日宝二爷回来,为了张真人提亲之事老大不自在,说不惯受人摆布。又听说老祖宗竟是为了这个事,连后两日打醮也不去了,更觉内疚,故而一个人躲在屋里生闷气。我便进去同他说,如今他年纪尚小,大家只把他当小孩子一般看待,若他想被当成大人,除非奋发图强,好生念书,若是将来得了功名,老太太、太太自然欢喜,我又哄了他说,等到那时,他诸事便可自主,自可为老太太、太太分忧。故而他才加倍发奋用功起来。”

她这般虚虚实实,倒是暗合了贾宝玉平素的性子,由不得贾母和王夫人都信了。王夫人听了略微不快,道:“婚姻大事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是他当了状元也是一样的,又岂是能容他自主的?”

晴雯忙道:“如今宝二爷年纪尚小,只是拿这个话哄他好好读书罢了。等宝二爷再大上几岁,更懂事了,自然是事事以老太太、太太的意思为先的。”

贾母听了,倒暗合了心事,见王夫人不悦,忙出来打圆场,轻叹一声道:“也难为你编出这么一大通话来。宝玉的性子,咱们都是知道的,是最不听人劝的。我原想着等他再大几岁,慢慢也就明白事理了,故而不好苛责他。只是这日复一日的光阴白白耽误了,连我也觉得可惜。如今既是有法子哄着他好生读书,不管是哄也好,骗也好,总是你这丫头的功劳一件。”

当下便吩咐鸳鸯,开了箱子,寻了对金手镯出来赏晴雯,又含笑看着王夫人不言语。

王夫人见状,心中无奈,却也只得吩咐彩霞去房中拿了两个“笔锭如意”的小金锞子赏晴雯。

晴雯得了赏赐,磕头拜谢,满载而归回了怡红院,众丫鬟听说之后都是艳羡非常,惟独宝玉听说后,笑道:“赏得好!连我也该赏呢。”

原来贾宝玉这些日子用功读书以来,见贾母、王夫人兴奋非常,才知道贾母平日里纵容他不读书,只是祖母爱护孙儿的一片苦心,其实心中还是暗暗盼着他懂事上进的。就连贾政,平日对他冷嘲热讽的,如今见他果然转了性子,说话间声气也好了许多,他才知严父心之所系。

这些也倒罢了。更为可喜的便是林妹妹。林黛玉见他这些日子读书颇为用心,说话时便只拿了书上的典故考他,他才知道林黛玉于这科考上头的学问亦是极精通的,内心也是盼着他早日出人头地的,先前不提,只是怕他不喜罢了。

贾宝玉起初读书,不过是被晴雯言语所动,一时兴起。等到读了这么几天,才恍然惊觉周围亲朋密友对他期盼之深,情谊之厚,此时若是打退堂鼓,岂不是叫林妹妹失望?故而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读下去。

又读了一段时间,不觉体会到那先贤圣人文章幽微、义理精深之处,暗暗忖道:古之先贤果然睿智通透,我虽自负聪明亦远远不能及,只可惜后人牵强附会者甚多,倒把好端端的道理讲歪了。如今歪风盛行,我且不必理会,只将圣人原旨精研透彻,亦可登青云之路。

想到这里,豁然开朗,每日醉心学问,遇到疑惑时只管和林黛玉等人讨论,互相切磋推敲印证。

一时之间,整个人的气象焕然一新,和数月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因晴雯之言暗合了贾母的心事,贾母便索性放出风去,只说已是许诺了贾宝玉,只要他好生读书,读出功名来,诸事便可自主。

此话虽然略与孝道不合,但是世间那大有本事之人,无论男人女人,都是不肯任人摆布的。一族之中,但凡能有光宗耀祖、出人头地者,遇到大事时,连族长还要和颜悦色过问他的主意呢。故而此话近乎人情,亦是无人可置喙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