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晴雯重生记(406)

作者:司晨客 阅读记录

不多时又有冯紫英、陈也俊和卫若兰等人提着酒壶过来寻他,非要灌他喝酒不可。几个人嬉笑打闹,乐作一团。

提起义忠亲王遗孤之事,冯紫英不觉有些懊悔,向贾宝玉抱怨道:“我那些日子,被韩家坑苦了。家父也责怪我不分是非,竟误与青莲教歹人结交,差点酿成大祸!”

贾宝玉此时已微微有些醉意,怔怔道:“太上皇和皇上同至亲重逢,欢喜还来不及,又怎地会追究从前之事?除却韩家,其余人不都好好的?”

冯紫英摇头道:“你哪里知道我的懊恼处!你当那位顺义侯是谁?便是我家的厨子,你还曾与他攀谈过几句的!我本想着,从前待他不薄,日后还好上门走动走动。想不到偏生你家拔得头筹,只派出一个丫鬟,便轻轻牵着他走了!”

贾宝玉听了这话,也觉得遂意,笑道:“各人自有缘法,这是勉强不来的。你且莫要说我家如何,你当初既待他甚厚,便只管上门走动就是了。对了,今日顺义侯可曾过来?”

冯紫英也喝多了酒,大着舌头道:“怕是你家未曾下帖子,他原同你家没有往来,不好厚着脸皮过来呢。”

卫若兰也在一旁笑道:“正是呢。须得你嫁了义女过去,他才好叫你一声岳父呢。”

贾宝玉醉态更甚,瞪了卫若兰一眼,笑骂道:“你们就知道拿我消遣!”

陈也俊却压低了声音道:“顺义侯这些日子正在忙碌呢。太上皇老人家知道他赶着娶妻,正在为他翻修府邸,听说便是景田侯裘家的府邸。除了这个,太上皇老人家又为顺义侯请了文武师父,那课业据说极重,他哪里有闲暇出来?”

卫若兰听了这话,心中一动,却也压低了声音,小声问道:“莫非,太上皇老人家的意思是……”

冯紫英皱着眉头,背手说道:“古往今来,这立储之事,实是众说纷纭。有那兄终弟及的,也有传兄弟之子的,我等又如何能窥知上意?”

贾宝玉喝多了酒,见他们一副煞有介事的模样,不由得哈哈大笑道:“尔等实是想多了。国之储君是何等大事,乃是社稷之本,万民之仰望,又怎能如此儿戏?”

几个人正说话间,突然听到旁边一阵咳嗽声传来,众人回头过去看时,只见正是贾雨村,少不得过去攀谈几句,也就将方才所议之事轻轻掩过了。

这日贾宝玉终遂了平生心愿,志得意满,此后佳偶天成,鸾凤和鸣自是理所当然之事。三日归宁之期既满,贾府之中仍旧宾客盈门,又过了十几日,方才渐渐止住了。

这日贾母同贾珍商议过了,命人去城外道观接回贾敬,会齐贾氏族人,开了祠堂,将林黛玉和晴雯名讳载于族谱之上。

此时贾母早私下唤了晴雯,当着她的面,将得自赖家的那份卖身契给烧了个干净,又打发了人写了文书到官府备案。以晴雯之傲气,也不由得泪水长流,她终究销了奴籍,再不必受那丫鬟之苦了。

只见祠堂之中松柏苍翠,一道白石甬路笔直通往阶前。抱厦前是太上皇御笔的九龙金匾,五间正殿里香烛辉煌,锦幔高挂。贾氏族人虽多,但行礼之时鸦雀无声,最是大族气象。

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全了族礼,因祠堂坐落于宁府西边,那尤氏婆媳便邀了贾母、黛玉、晴雯等人入府吃茶。

晴雯虽来过宁国府许多次,但皆不曾似这日里这般窘迫,被许多双眼睛细细打量探究着,就仿佛从前未曾见过她一般。她虽是个爽利大方的性子,也不免有些发蒙,只得强打起精神来,尤氏问一句,她答一句,破费心力。

忽然听见尤氏问道:“陪嫁的人可曾定下了?想来顺义侯年纪甚轻,老太妃娘娘和太上皇老人家必然怜惜他,说不定会赐下美貌宫娥,咱们家也得遍寻那伶俐美艳的女子,方能保得太平。”

晴雯听了,欲要回答时,却又不好意思,只能默然坐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过了一会儿,只听得林黛玉一声轻笑,将话题引来,这才重新自在起来。

又过了几日,给晴雯赐婚的圣旨颁下来了,贾母便开始张罗晴雯的嫁妆,又忙着给她筹备陪嫁的家人。

鸳鸯也在旁劝她道:“东府里尤大奶奶说话虽然直些,但是也有几分道理,侯府夫人却不是好做的,须得事事留心,时时在意才好。不然的话,咱们也寻了人去江南走一遭,将那生得标致风流的女孩儿,买来几个当陪嫁?”

晴雯摇头道:“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倒也不必如此。谁不知道我是个一穷二白的,又怎会有银子去江南买人?”

鸳鸯道:“难道老太太会要你破费不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