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重火同人]穿越成为重雪芝(126)

作者:有节是秋筠 阅读记录

陈大人这般判决,元庆的行为究竟是该做的,还是不该做的?岂不是让百姓们觉得糊涂?反而违背了圣人教诲与制定律法的初心。这般的判决是绝对不可取的。

至于该如何判决,这位柳大人认为,还是应该先查清楚,当日赵御史杀元庆之父--元爽,究竟是为了什么。《公羊春秋》亦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

以这个道理来看,若元爽本人犯了该杀的罪过,赵御史以律法处死他,自然就没有罪过,元庆便不该复仇,自然也就不需要表彰。若元爽本人无罪,是赵御史源于私人恩怨所杀,那便是赵御史有罪,元庆复仇有理,自然也就不该被诛杀。

...

“对对对,”重雪芝猛拍巴掌,“我和这位柳大人,是一个想法。还是要看这赵御史杀害元爽,究竟是否正义。”

她脑子转的很快,立刻向上官透道:“所以,鲁王在处置三英帮的人之前,应该先去查一查,三英帮的人杀七星帮的人,是否有其正当理由,究竟杀的对不对。

若是三英帮自己也持身不正,那么鲁王这样处置他们,才是正确的。透哥哥,我说的对吗?”

上官透微微颔首,“以理而言,确实如此。”重雪芝听了,立刻便高兴了起来,开心了一会,不免又想起方才的故事,遂问道:“对了。后来武宗皇帝,采纳了哪位大人的建议?是柳大人的吧?”

上官透轻轻摇头,“他采纳了陈大人的。”重雪芝一听,立刻便惊呆了,半响后轻声道:“为什么呀?明明...”明明柳大人说的才是对的。

上官透道:“我也不知是为什么,笔记上没说。不过,我后来观史,发现武宗皇帝其人,虽雄才大略,堪称一代英主,然其上位的过程,却并不正当。

为了巩固皇位,他杀了不少的朝臣与宗室,其中不乏有无辜受戮者...”

听完了故事,重雪芝久久默然无语,只觉精神恹恹,“所以说,朝廷的律法,其实是为我们这些小民而制定的,而不是为上面的人制定的。对吗?”

她此刻正坐在上官透怀中。闻言,上官透将搂着她的手臂猛然束紧,却一句话也不回答。

二人相偎良久,气氛压抑至极。上官透想要活跃下气氛,他想了想,缓声道:“我想起了小时的一件事,讲给你听听,好不好?”重雪芝弯了弯唇角,有些无精打采道:“...好。”

...

那是上官透还年幼时候的事。

那时候,他才刚学完四书,夫子建议他读些子部的书籍,也好开阔开阔思想。然而,子部的书籍实在太多,根本就无从下手,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去询问父亲上官行舟。

上官行舟听完他的问题,便建议他先读《诸子略序》,并言道:“此文对诸子流传下来的思想流派,见解倒还算公允。你不妨先读一读此文,根据文内的介绍,选择自己喜欢的流派,然后再去找具体的书籍来读。”

上官透那时还是个玉雪可爱的乖孩子,听完父亲的话后,立刻便要去寻文章来读,却被上官行舟给叫住了。上官行舟看着儿子稚嫩的小脸,一时间竟有些恍惚,待回过神来,问他道:“你如今已要开始学诸子了吗?”

上官透神色懵懂,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童声稚嫩道:“是夫子让透儿读的,说是可以增长见识。”上官行舟看着儿子那一本正经的样子,不由被他逗得笑了,他想了想道:“也好。今日爹爹有空,咱们就来讲一讲诸子吧。”

第99章

他从身后的书架上取下一本《诸子略》,然后翻到序言页,吩咐道:“透儿,你来,先把这篇文细细读上一遍。”上官透乖巧的应了,接过书高声诵读了一遍,继续一脸懵懂的看向上官行舟。

上官行舟微微含笑,问道:“透儿,你可有什么想法吗?”上官透抓着脑袋想了想,犹疑道:“他是说,每一种流派都是有缺点的。那,透儿是不是每种都要学?”

一想到每种都要学,他红扑扑的小脸蛋儿立刻皱成了一团,活像是冬日枝头上皱巴巴的红枣儿。

上官行舟笑道:“倒也不用每样都学。”上官透听了,顿时长松了一口气,面上又重新舒展开来,只期待的看向父亲。

上官行舟微微一笑,取过书籍在手,朗声道:“历代治国,只以道儒法夹杂,能通读这三脉,便已足够你受用终生了。”

上官透在心中数了数,觉得自己能够应付,立刻神色又松了些,只挺了挺笔直的小胸膛,认真的看向父亲。上官行舟道:“就像这文中说的一样。

儒家者流,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道家者流,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法家者流,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这里都已说的很清楚了,为父便不再多言。为父要说的,则是另外一件。”

他继续读下去,“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这里几句,透儿,你可明白这其中的意思?”

上官透到底年纪尚小,殊途同归的意思他是懂的,但是合起来就不懂了,他皱眉思想了半天,还是老实答道:“透儿不知。”

对他这个答案,上官行舟并不觉得意外,他略思忖片刻,温声道:“这几句话是说,诸子的观点主张里,有很多相互矛盾,相互针对之处,但若要论及本质,却都是一回事。”

他目光一转,正对上儿子困惑的小眼神,不由得便笑了,“这样吧,爹爹来给你举个例子。”

上官行舟想了想,对儿子道:“就好比我们透儿。透儿平日里要见很多人,对不对?”

见儿子点了点头,便接着道:“透儿每日里要见爹爹、母亲、姐姐、夫子,还有周管家、服侍你的仆人,那么你见到每个人,对待他们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吗?”

上官透忙摇头,“自然不是。”对待父母,与对待其他人,态度怎么能一样呢?上官行舟道:

“所以说,对待父母,有对待父母的态度;对待仆人,有对待仆人的态度;对待夫子,自然也有对待夫子的态度。

推而极之,待透儿日后长大了,要出门做事,到时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务,是否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态度?”他停下来看向儿子,见他点着小脑袋,确信他听明白了,方继续讲了下去。

“诸子的思想,与为父方才所举的例子,其本质上就是一个道理。诸子的思想,兴盛于春秋战国时,之前似毫无预兆,之后又慢慢走向衰落,然若究其本源,他们其实来自同一源流。

只是周朝末年,礼崩乐坏,世衰时移,存续艰难。为了能更好的存活下去,这才各自根据其具体的需求,走上了不同的极端,形成了诸子们各自的思想。”

“我们再举个例子。就比如说儒家,司教化,主仁义。若要辅助君王,教化百姓,则非儒家不能为,用其他,则事倍功半。

再如阴阳家,最善看星象,定历法。于此一道上,诸家皆不能及也。

再如法家,朝中官吏治理,刑狱诉讼等,这是他的强项。

再如纵横家,若出使外国,随机应变,权事制宜,则纵横家为最优选。

凡此种种,不过是应对不同的需求,发展出的不同学说。而若论及本源,则还要归而为一。”

上官透听得头昏脑涨,这完全超出了他的理解范畴。上官行舟见儿子一脸迷惑,不由摇了摇头,然思及他的年龄,顿时又暗笑自己太过心急。

他抬起手,轻轻摸了摸儿子扎着小揪揪的脑袋,温声道:“不明白也没关系。先记下,日后总会懂的。”上官透闻言,忙用力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已全都记住了。

上官行舟则继续讲下去,“至于你之前所说,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缺点。这话说的很对,却也不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