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兵戈前传(102)

作者:天阶月 阅读记录

我知他存心取笑,索性点头道:“正怕如此,趁早上人少才去。”

实则那女掌柜一眼就认出我来,又三句话猜到了来意,取了与当日制衣时一般的布料,当面裁了,又缝连妥贴才交给我。

我付了钱,方称谢要走,她却一边收拾什物一边笑道:“天下的长兄长姊,总是偏心最小的,这话再也不差。”

我急于回相府去,顾不上辩白“我二弟莫说发冠,连宝剑穗头都只肯用他们山上的”,只得一笑不语。吴氏娘子又道:“许是我说错了?若公子本来一碗水端得平,岂不更是你的道行。”

——那这“道行”也修得太艰难了些。

十二

既非破敌的“锋锐”,我在西岐经历的最大磨折,大约就是中了吕岳门人周信的“头疼磬”,接着又遭吕岳散瘟之灾。

然则与二弟、雷震子和龙须虎不同,我居然自始至终神智未失。除了头疼欲裂之外,五感并没模糊太多。

这根本算不得甚么好事——譬如听杨戬附耳说“且幸我们还无碍。如今要去守城,晚间回来,你自家保重”的时候。

我虽勉力回答“师兄放心”,心下却另生出个不忿的念头:

这个“我们”……是怎么论起来的?

众人获救、敌魁败逃的当晚,众门人陪着师叔在偏厅闲话。许是身体未痊精神不济,说着说着话题就偏了。

起初是天化对三弟道:“我前几天发昏时候,大概都说的胡话,你就忘了也罢。”

结果众人都被点醒,纷纷说病中不甚清醒,不知有甚么谵语被他两个听去。杨戬笑道:“只师叔最志诚,一刻也没忘了念叨千岁。旁人我都不记得。”

师叔正说他油嘴滑舌,天化却猛然想起,问我和二弟:“黄河阵中,难道杨大哥就没出过一声?胡话也好,梦话也罢,两位师兄赶紧回想回想。”

大家都笑起来。杨戬道:“我们共了这般患难,自是立过盟约,不说给旁人的。”

待大家回去休息,我去二弟房中取些什物。他一边找东西,一边道:“杨师兄在黄河阵里唤了三弟的名字,且似是梦魇中惊呼的口气……大哥果然没听见么。”

我顿时一怔,只觉周信那歹毒法宝的余韵犹在耳边。

——这头疼怕是一时不能好了。

十三

东征之前,三弟已经久历战阵,也曾几次负伤,却都不及番天印这一遭凶险。

万幸他根基非凡,运化金丹和药剂之力似也快些。用陈医官的话说:“旁人半月才有的起色,眼见得只消三四个时辰。——切莫当面这般称赞他,太过强梁也不是好事。”

晚间我回三弟房中时,刚在床边坐下,便被拉住了衣角。只见他睁眼对我笑道:“今日阵前,多亏大哥相救,还没顾得上道谢。”

“自家弟兄,如何这般说。 ”

三弟顿时敛了笑:“午后到现在,瞒得我密不透风,还说甚么‘自家弟兄’。”

我本待设言遮掩过去,可灯下见他脸上血色未复,顿觉不忍:“岂能着意瞒你。——原是家中有书信到了,明天一早我取来给你,好不好?”

“还哄我。方才你和二哥都不在,是去见的谁?”

他方才分明是诈作委屈,此时却着实变了神色,显然真正担忧的另有其事。

我心中已然明白,俯下身看着他道:“娘亲并没来……只遣了素兰传信到此。”

三弟顿时神色一松,随即闭目不语。我暗自叹气,在他眉心点了一下:“若我不肯‘招认’,有人只怕一夜睡不着。”

他起先嘴硬“白天本就睡得太多了”,待我止了灯,却低声道:

“就是兰姐姐,也等我明天起身收拾了,再让她过来。”

我正觉好笑,他又补了一句,

“天化他们也是。”

十四

封神大战之后的年月里,众人多历变故,聚散不定。这年中秋机缘凑巧,杨戬将我们兄妹四个都拉到了灌江口。

入夜时分酒宴撤下,我和他一左一右替小妹剥着干果,兼而看二弟和三弟在廊下比剑。

小妹忽然侧头问道:“杨大哥,今天怎么总盯着贞英看?”

杨戬顿了一瞬,回过神来笑道:“贞英若不喜欢,我便不看了。”

“喜欢的。——可你上次说,贞英生得和大哥小时候倒像,你有时看着我一恍神,便觉还在玉虚宫听讲经,要提防南极老爷考你。”

“现在也没那么像了——还是贞英更好看。”

小妹嬉笑着说“杨大哥惯会哄我”,便捧了一把果子,向刚刚罢战的两个兄长跑去。

我看了杨戬一眼:“你晓得,我没见过三弟幼时模样……更不敢问母亲像不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