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同人)大宋第一衙内(710)

听到宗望的名字,兀术都是一阵膈应。

他端起酒杯,喝了一口,不做声的继续涮肉,大口嚼着。

高铭觉得说到这种程度已经足够,便也回到椅子上,笑道:“吃,继续吃。四皇子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有八皇子在这里传话,都不是问题。”

宗强不停的点头,他可不想回金国去,他要留在东京。

完颜希尹发明了女真文字,也意味着得离开东京回大金国去,颇有些舍不得,但还是被兀术给带回去了。

临走前,从大宋装了几大车书籍,如果都翻译成女真文,估计够他忙活一辈子的。

所以,高铭判断最后的结果是,女真人抛弃女真文,直接读汉文。

总之,兀术带着一个称帝的梦想还有完颜希尹,离开了东京。

走在回金国的路上,兀术才猛地记起,他还没搞清楚到底是不是大宋支援了辽国火器。

不过,算了,大宋支持他就够了。

完颜希尹是名刻苦努力的好学生,在大宋被顶尖的学术教师秦桧悉心教习了许久,行为举止俨然一个学究。

于是冷不丁的一回到家乡,只觉得哪哪儿都不对劲,哪儿哪儿都不顺眼。

相亲们,你们活得太粗糙,太没规矩了,得改啊!

改,必须改!规矩立起来!

完颜阿骨打从他给儿子们都起了汉文名字,就知道他很推崇汉学,只是一直因为水平有限,加上没有人才,许多东西不知该如何入手。

终于,他们派出去的完颜希尹学成归来,不仅创造女真文字,还带回了宋国的文化精华。

阿骨打不由得暗暗鞠一把感动的热泪,看谁以后还敢笑话咱们女真不开化,“希尹,就由你来牵头改制罢。”

金国忙着文化建设,加上辽国承认了他们的大金国,又嫁了公主。

双方关系暂时缓和下来。

趁着金国按兵不动,辽国也没闲着,朝臣们纷纷挽起袖子跟萧奉先斗了起来,一时间给耶律敖卢斡翻案风四起。

耶律延禧再次感受到了危机,挥起屠刀,杀得契丹贵族们人人自危。

朝政算是暂时稳定下来了,继续跟金国对峙。

因为有幽州协定中宋国每年赠予的粮食支援,日子竟然还过得去。

同时间的大宋,开启了自己的新年号:建世

消化刚吞入腹中的西夏。

自立国以来就渴望的养马地,终于成为了现实,大宋官员欣喜涕零,不容易,太不容易了,想养马而不得的日子成为了历史。

从今以后,大宋也是能自己产马的国家了。

赵楷对养马事业十分重视,派了李纲过去管理这项重要的战略储备。

因为幽州跟西夏地区赋税较低,内地失地的百姓携家带口往那边移动。

闯幽州和走西夏一时喧嚣尘上,成为热议。

虽然其中不免产生了各种问题,但归根结底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在这样强烈而又美好的愿望下,问题都不是问题。

就像所有移民一样,和当地人也有过争斗,火并,最后和平相处,慢慢的逐渐安定了下来。

而沿着太行山一线修建的城墙,虽然消耗了国家大笔的银钱,但也拉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有人在这中间有了自己的车行和商铺发了财,有人因为办事得力升了官。

面对这些开销,除了西夏的盐池,便是海上的蔗糖贸易。

不知何时兴起一句话,钱从海上来,白银浪花,蔗糖舟。

当然,因为只许朝廷出海贩卖蔗糖,涌入的白银绝大多数收入了国库,并没有造成流通中的白银过剩。

百官都知道,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丞相推行的。

迄今为止,他做得都很好,巩固了边防,丰盈了国库。

但很快,百官就发现丞相的政策不仅仅局限在上面这两项上,他做了更重要的改革。

第一件成立了所谓的技术学校,招揽有名的木匠、石匠、纺织匠做师傅,教习学生,传授自己的技艺。

避免师傅“留一手”,“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状况,这些不保留技术的师傅将得到朝廷的奖赏并按照平定的等级,每月领俸禄。

有突出贡献,还会得到丰厚的赏赐。

除此之处,就是把武学从国子监分了出来,单独成立一个书院。

这一举动,立即招致了文臣们的警惕,武学挂在国子监下面的时候不受重视,大家都很放心,现在单独分离出去,岂不是表明武人的地位要提升。

重文轻武可是大宋心照不宣的基本国策,坚决不能动摇。

高铭立即表示:“没有,绝对没提升,就是怕在挂靠在国子监内打扰了儒生们的正常学习生活,所以把这群武夫单独隔离出来。要是大家觉得这群武夫不配用书院这样的规格,我也同意修改,就叫学校吧。”

素衣渡江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