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101)

在极端气候影响下,今天翻船明天沉船,严重絮乱了贸易市场,挣钱养家成了奢望。又有一大批人吃不饱饭,再陷入战乱循环。

由此可见,明朝的崩溃是全线式的,从北到南,从内到外。天灾人祸,接二连三,轰炸式轮番到来。】

这样的天灾人祸,假如是他们去面对,能够挽救大明吗?

从朱元璋到朱棣,再到其余观影十一人,心中都不免冒出这个问题。

答案很残酷,难,太难了。

想要改变危局,需要提前布局多年。理由太简单了,填饱肚子的粮食是无法凭空变出来的。

正想着粮食,就听水镜提到了农作物。

水镜:【这个时候,有人就好奇了,不都说明朝年间传入了的美洲高产作物,怎么没有看到它们的身影?这就聊一聊。】

朱元璋竖起了耳朵。提到种地,他来了精神。是不是能把这些作物提前引进种起来?

作者有话说:

①“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冬十二月,广东雪,时恒阴,寒甚。白昼雪,下如珠,次日复下如鹅毛,历六日至八日乃已,山谷之中峰尽壁立,林皆琼挺,父老俱言,从来未有,此后连岁皆稔。”

——

十七世纪小冰河期的数据参考《全球危机:十七世纪的战争、气候变化与大灾难》,【英国】杰弗里·帕克。对全球具体发生哪些危机的,这套书写了各国战乱。

第44章 第四十四章

◎。◎

水镜:【或多或少, 我们都听过美洲三大高产作物在明朝年间就传入中国,分别是玉米、番薯、土豆。

之所以会有这场物种大交换,时间要倒退到十五世纪末期, 一支船队从西班牙启航。

1492年, 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东方帝王的信件登船, 原计划开辟一条从前未有的海路前来中国。

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渴望, 与《马可·波罗游记》脱不开关系。

如今,学界对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是否在十三世纪来过元朝统治下的华夏大地持有不同意见。

怀疑他最多是到了波斯,从其他商人口中听说了一些中华风俗, 加工后写成了游记。

不论他本人是否踏足华夏,这本游记确实给西方打开了一扇新世界大门。它记述的遥远东方,神秘、富足、繁华。

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欧洲探险者, 冒着远洋航行的未知风险誓要一探究竟。若说是出航是为验证地球是圆的理论,这可能是动机之一, 但更多的原因是利益驱动。

传说中的东方富庶, 黄金遍地。谁开辟了前往中国的这条航线就能一夜暴富,后半辈子财源滚滚不是梦。

哥伦布带着托斯加纳里以“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为基础的海图出发了。

他深信能依靠此图与指南针抵达东方, 可事实上季风将船队送去了美洲大陆, 即欧洲人后来说的新大陆。

此处放一张世界历史地图(图1.jpg), 上面四条不同颜色的线表示哥伦布四次出航航线。四次都是从西班牙出发, 往西行。

地球是圆的,理论上一直向西, 过大西洋到美洲, 穿过美洲, 再过太平洋就能抵达亚洲。

大家看, ☆是他幻想中的目标地点, ○是他实际抵达的地方。】

这幅图非常简略, 只画出了七大洲五大洋的形貌,仅仅标注出视频内容相关的几个国家名称。

即便如此,朱元璋不等别人建议,他就主动喊出暂停播放,把影像停格在了这一幕。

原来完整的世界长这样啊!

书房内没有一个人叫出声,但惊讶之情都溢于言表。

将美洲称为新大陆倒也贴切。

不似对于西方番人尚有模糊概念,早前不知从大明出发向东漂洋过海,竟是存在那样一片未知彼方。

不仅美洲是以往没见过的大陆,往地图南方看,还有一片较大的陆地。

上面画了几只奇形怪状的动物。

肚前有口袋的巨型耗子?爬在树上睡大觉的一团灰漆漆肥球?还有体型硕大的蜘蛛与蛇,究竟是夸张画技还是纪实表述?

奇怪的是,咕咕在大陆上标注了一个字【汪】后面加了一个【?】。

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片南方大陆距离大明更近。瞧着图上,它距离三佛齐、苏门答剌不远,以这两处为中转地休息,不怕远航物资不足。”

宁王朱权一边看着水镜一边说,尽管咕咕放的图没标上地名,但凭着地形样貌与方位,能与大明已知的藩属国对应起来。

他期待地看向朱棣,“以后四哥派人下西洋时,顺带去南方大陆瞧瞧吧。”

朱棣默念十七弟真的缺心眼。这种话怎么能大大咧咧地说出来,真不是在坑他?

这时候该先问父皇的想法。

山海十八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