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12)

瞧瞧他能避重就轻讲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如果不让自己满意,呵呵——

作者有话说:

【小剧场】朱八八:谁让朕吃一颗速效保心丸,朕要折腾他吃十颗。这话朕说的,玉皇大帝来了也不改。

——

古代,一周是一年。

明朝也如此,举例:

《庚戌元日,元勋猝问曰,近曾登楼否,既而与之以诗三·其一》 明·沈钟

“梦回故国频千里,老叹流年又一周。”一周就一年。

——

——

朱棣在上位初期延续朱元璋海禁政策的史料:

《明实录》:永乐元年(1403年)诏令:“缘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

永乐二年(1404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藏海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门)防其出入。”

第6章 第六章

◎。◎

朱元璋微微颔首,就看到朱棣写下“+1”、“周更”、“日更”三组词。

朱棣:“一横一竖相叠加,后面跟着一竖。这符号看起来很简单易懂。可恕儿臣才疏学浅,历代典籍中没见过这种符号。从水镜评论的行文来推测,它可能表示某人提出某个观点,其余人赞同认可会用到这符号。”

他又指向后两组词。

“水镜中人在故事开头说,她此次周更是很勤快的表现。而阅览者在评论里说,相信她能够更勤快地日更。

此处令儿臣迷惑。儿臣本以为‘周更’是指一年一更。如今,人们以一周为一年,但一年一更何谈勤奋?

再说从一年更新变为一日更新,这跨度太大。因而,莫非这一周代表了不同的计量方式?我等遵循年、季、月、旬、日等纪年方式千余载,后人为何变了样?”

朱元璋捋了捋胡须。对四儿子回避藩王问题颇为不爽,但也认可朱棣立刻注意到细节里的古怪。

水镜中说明朝之后有清朝。

千百年来,王朝更迭总是存在。哪怕希望大明常在,但是史上不见千秋万代的存在。比起皇帝换了姓氏,人们熟悉的天干地支纪年方式一直都在运用,这怎么也能被改变?

未来真是叫人捉摸不透。

那条“宁穿星际,不穿古代”的评论,难道说未来人已经能在不同星宿之间翱翔了?太不可思议了。

“你且暂时留京,暗中秘查那些番邦书籍有无与此陌生符号相关。”

朱元璋直接布置任务,不管这任务难度有多大。

永乐帝的功绩中有命人编撰《永乐大典》一项,现在的朱棣也该能做到书海寻踪。

两者间其实不可进行关联。Judy是登基后找人去做事,而现在朱棣是要不透露水镜的情况下调查,其难度确实不可能同日而语。

朱元璋却命令得理直气壮。

他是爹,又是皇帝,给儿子布置正经工作,合情合理。

朱棣能怎么办,只能遵旨,可他觉得其难度不小。

就他所知,府中没有哪个太监叫郑和,这人是后来被赐名。

以此及彼,查已经存在的事是能找到蛛丝马迹,但那些符号若尚未在世界上出现呢?

差事再难也得办。往好了想,总有人比他倒霉。

比如大侄子朱允炆,原本刻在头顶的“仁善亲厚”怕是保不住了。

朱元璋没有多留四儿子闲聊。

今天观看了水镜故事,对于上一回自己的某些疑问有了答案。

Judy命人下西洋,传闻中是为找某个男人。原本自己猜测那不是找不世之材,现在看来极可能是找被推翻的朱允炆。

宫变发生后,建文帝极有可能生死不明,对于新君来说始终是个潜在危险。那种情况下,才会有了如此找人的传闻。

“允炆,哎……”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眉宇间难掩失望,铺盖一张地图。

除了水镜评论里透露出的或死或废的五位藩王,其他所在封地靠北的儿子们,又可能起兵顺利拿下京师的其实也就那么几个。

对着地图隐约有了几个猜测,再联系朱棣与自己的行事最像,永乐帝是谁的答案已然呼之欲出。

眼下,已经知道立皇太孙的结果,接下来该咋办呢?

朱元璋:愁!很愁!

没心情在书房呆着,出去走一圈散散心。

这一走就瞧见了朱允炆。

不知是不是被水镜影响,现在觉得大孙子瞧着亲和面相是假象,他头上分明顶着两个加粗大字——傻子。

朱允炆浑身不得劲,总觉哪里不太对,皇爷爷今天有点怪怪的。

“允炆,来,咱俩爷孙说说话。”

朱元璋很快收起了看傻子的眼神,他不想承认选错了第二位继承人。

山海十八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