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123)

从这些列举例子可见,当计划炼制某种丹药,根据构想中丹药的阴阳属性不同,而投入不同阴阳比例的原材料。

方士们将炼丹法化用到豆腐制作上。目标产物“豆腐”,它是哪种属性呢?

一群人对此看法不同。

大豆偏阳,但食材通过不同的烹饪方式可以改变其固有属性。

恰如丹砂属阳,以火萃取出水银反而归阴。

将液体豆浆变成凝脂状的豆腐,这种变化过程是由阴转阳,还是由阳化阴?

包括徐福在内,二十四位方士都没把时间浪费在理论争辩上。

并非不想辩个究竟,是没有时间口头争吵。不足四天的任务期限,没功夫达成统一意见。

反正各有炼药室,豆浆与炼丹药材也是准备充足,那就各自实验,朝着自认为正确的方向炼豆腐。

各行其法之前,徐福幽幽地补充几句。

“诸位,容某提醒。豆腐将被端上日常餐桌,吾等必须亲自多次验证其口感。过于奇特的口味,必然是要不得的。”

方士们听了,都是面色一沉。

这话讲的不仅是豆腐口感好坏,更是在提醒他们炼制豆腐需注意的潜规则。

不是每一条豆腐炼制标准都会写在圣旨上。

徐福的脑子转得够快,读出了始皇帝的未尽之语。四天后交差,豆腐要满足几条标准。

往日炼丹,丹药求的是物以稀为贵,不可能像粟米那般天天吃。

豆腐却不同,制作它的最初目标就是让它能够隔三差五地出现在大众餐桌上。

由此有了没说的潜规则:

一、炼制豆腐要考虑到原材料不能昂贵;二、要注意炼制过程里的取材毒性剂量问题。

豆浆加了一种或几种材料变成豆腐,必是要无毒的才行。

谁试毒?

首当其冲就是豆腐制作者。

在场的方士们有一个算一个,都不可能逃出试毒名单。有别于丹药,试毒豆腐时很可能按照一日五顿喂食。

因此,炼制时不可一味求快,小心死在自己制造出来的吃食上。

众人心情沉重地进入炼药房,开始了通宵熬夜赶工模式。

咸阳宫内。

嬴政下发炼制豆腐任务,将注意力放到成立西域使团上。

西行使团主要肩负三个大任务:

探查地形地貌、各处风土民俗,采购当地农作物,以及与本地势力进行沟通交流。

遗憾是张骞生活在数十年之后,现在不可能寻得他去凿空西域,需另外组织人马出行。

西行队伍务必要坚定不移地心向大秦,更有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且有难以活着回到咸阳的觉悟。

初步计划,先派出一百人,包括具备各项技能的外交使者、护卫与随行杂工等。

三个多月前,扶苏、蒙毅、李斯与赵高观被特别传召,观看了秦二世而亡的那集水镜故事。

赵高很快被处死。李斯在禁足两个月后,主动抓住了修改秦律的戴罪立功机会,官复原职。

嬴政又与蒙毅进行了一场恳谈。表达了对他足够多的信任,令其官拜上卿,继续处理政务文事。

对于蒙毅是否向兄长蒙恬透露水镜的存在,特许其“酌情考量”。该怎么说,透露多少内情,就看蒙毅的说话艺术了。

蒙恬与蒙毅兄弟,一武一文。

嬴政早就有计划,将历史脉络内幕少许透露于蒙氏兄弟知情。

有时候,只有成为了内幕知情人,才能生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才会更加忠心耿耿,才能激发出更多工作潜力与动力。

这次西域使团的初选任务,连同各项选拔标准一并交给了蒙氏兄弟。

同时,命其多加留意应选者的情况。不适合去西域出使,不代表不能去其他地区。

不久的将来,不只派出一支考察队。除了西域,至少有一支队伍往百越方向去,深入崇山峻岭。

嬴政已经不再急迫用兵,计划派出先遣队摸查清楚百越之地的风土人情,谋定而后动。

人才!

大秦对人才的渴求,保持着持续性旺盛的状态。

偏偏组建考察团的求贤令不能过于露骨,需要打着文化沟通的旗号,或是名义上宣传搜集各类民间趣谈。

以免被考察的地方引起警觉,误认为大秦有攻伐他地的野心。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这种认为非常正确。

通俗易懂的招募启事贴了出来。

天下之大,美食美景,数不胜数。大秦想要搞几支吃喝娱乐考察团,诚邀有识之士加入。

消息一经放出,第一个来找嬴政直接报名的人有些出乎预料。

嬴政看向来者,问:“你想清楚了?百越多荒蛮之地,瘴气丛生,山川难越,野兽横行。深入百越,虽然没到九死无生的地步,但没人保证你能全须全尾地回到咸阳。”

山海十八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