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76)

第二次,杀的几乎都是北京守卫战的功臣,没有这些人大明恐怕早在正统十四年亡了。

极具讽刺,朱祁镇重新上位后,给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之一的王振立庙,祠曰“旌忠”。

是不是很可笑?这种给王振立庙的行为就是在否定其错误,那样一来朱祁镇也能否定他自己犯下的的滔天罪恶。

以上种种,就细数到这里吧。我不想吃降压药,不知各位血压还好吗?

那位网友“朱八八最爱……” 抱歉,还是把你的ID念出了一大半。

我也懒得剪辑了。这样的钓鱼结果够用了吧?你的论文应该很有方向了?友情提示,还是要去找一手文献史料详细看看。

最后,就以北岛《回答》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本集。

回看历史,你会发现“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下集见。】

朱元璋与朱棣已经愤怒到顶点,脑子完全空白一片。

只见水镜评论区显示:

『△始作俑者:说起叫门天子朱祁镇,这货为数不多的功绩还是朱元璋亲手成全他的呢。』

朱元璋:啥玩意!不可能!

真要两眼一黑晕过去了,他怎么可能给那种货色送功绩?!

作者有话说:

①《西湖梦寻》-明-张岱“卤拥帝至大同,至宣府,至京城下,皆登城谢曰:’赖天地宗社之灵,国有君矣。”

②取自《明史·于谦传》“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于是将士知必死,皆用命。”

③《国朝献征录》天子疾大渐,殆弗兴,天位久虚。上皇居南内,于今八年,圣德无亏,天意有在。以奸臣擅谋,閟而不闻,欲迎立藩王以承大统,将不利于国家。”

④节选一些《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五记载: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制谕,……吾仍命庶次子郕王祁钰辅之。岂期性本枭雄,遄据天位。已而虏酋畏天,知帝德罔愆,历数有在,奉帝回京。而祁钰既贪天位,曾无复辟之心;乃用邪谋,反为幽闭之计;废黜皇储,私立己子。斁败纲常,变乱彝典。纵肆淫酗,信任奸回。毁奉先傍殿,建宫以居妖妓;污缉熙便殿,受戒以礼胡僧。滥赏妄费而无经,急徵暴敛而无艺。府藏空虚,海内穷困。不孝不弟,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怒。上天震威,屡垂明象。祁钰恬不知省,拒谏饰非,造罪愈甚,既绝其子,又殃其身。疾病弥留,朝政遂废,中外危疑,人思正统……”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

『三角函数值:殉葬制度止步明英宗, 是他唯一能拿出来夸的地方了。不论目的是什么,但结果是做了好事。

123344:这畜生把除了朱祁钰废后汪氏之外的其他嫔妃都殉葬了,再跑出来讲“用人殉葬, 吾不忍也, 此事宜自我止, 后世子孙勿复为之”。①

朱祁镇有脸讲不忍人死?冤死在他手上的人还少吗?要是真有地狱, 他妥妥就是进八十一层地狱。不要谢我,多出来的六十三层地狱,是我出纸钱给他加盖的。

(回复999+)

△:咕咕闲聊[up主]:视频里忘说一段, 在这里补充说明。

提起朱祁镇,是从正统十四年的历法诡异变动说起。直到正统年间才将《大统历》的标准时间从南京值改成北京值,因为北京被定为京城的决策出现了反复。

朱棣想要守边定都北京, 永乐十九年完成迁都。把北平的称呼从行在改为京师,但朱高炽更倾向于南京作为首都。

理由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考量, 比起北京要面对北方势力不断扰边, 当时南京显然在文化经济上发展更繁荣。

洪熙元年三月,朱高炽提出迁都南京, 把北京变回行在。五月, 他突然病逝, 再迁都就搁置了下来。②

朱瞻基继位不改父制, 依旧称呼北京行在却没有迁回南京,南京就是名义上的首都。

朱祁镇继位, 正统六年亲政。同年对于皇宫几大殿的加盖完成, 这才正式定都北京。

那几十年里, 不仅皇帝们的想法不一, 官员们也是意见不统一。

昼夜标准时的测量需要配套大型天文仪器设备, 再去进行一系列复杂计算。

朱祁镇继位时, 北京没正式的观象台,钦天监的正式办公地点也没定下来。

正统二年,朝臣提议铸造天文仪器。正统四年开始造,但造成后又没法正常使用。

正统十二年,彭正清提议造铜仪等来搞检测。正统十四年,钦天监才有能力获得昼夜标准时的精准数据,这才有了在土木堡之战发生前改南京值为北京值。

山海十八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