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红太子后他变偏执了(12)

作者: 芝书 阅读记录

这也从侧面说明,东宫目前处境十分危险,她才会无所顾忌,能不经李煜手,随意除掉手下宫婢...难道她便要就此等死?

院落风雪肆虐,阴风怒号里,虚弱如游丝的惨叫压垮了枯枝上的白雪,冰锥子在地上砸出一个不深不浅的窝来。

有几滴殷红的血滴在那枯枝落叶旁,远远地看去竟像是朵朵红梅,商邵柔静静地卧在触目惊心的雪地里,瘦弱的身躯在暗夜中如一抹随时会消散的烟雾......

--

此时东宫殿外,一黄衣侍女披风冒雪,神色慌乱地迈入宫门,穿过飞檐碧雕的长廊,长吸一口气,才敢叩门。

“进来。”

短短两字,黄衣婢女心如鼓捶薄冰。

风雪钻缝而进,厅前白玉作梁,抱鹤为灯。釉色茶杯里,丝丝热气颤颤巍巍地向外冒,底下婢女奴才跪了一地。

“启...启禀殿下,江膳食说,御膳房人员紧缺,实在无人可借...”

今年元宵宴与十七皇子的百日宴在同一日,届时百官入朝,共贺人伦社稷,流水筵席势必经日不绝。

前几日圣上下旨,命各宫研备菜品一道,以贺十七皇子百日新喜。各宫妃嫔始料未及,着急从各处借调人手。

冗杂庞大的后宫机构,顿时变得人员紧缺,御膳房,司礼坊,工木局的准备工作一度陷入瘫痪,哪里还抽得出人手借调给东宫。

其实,并不是无人手可借。

只是谁都知道,太子殿下去岁已经因生母娴妃一事与圣上闹得不可开交。

据养心殿的公公说,圣上甚至起了废黜之心。后来还是看在太皇太后的面子上,才作罢。

谢淑妃可是正值圣宠啊,十七皇子也是圣上捧在心尖尖儿上的皇子。

可这番太子刚刚解禁 ,便又被巫师卜算出这么一挂,现在谁敢上赶着到东宫去献殷勤?

室内气氛顿时降至冰点,宫婢奴才吓得脸色赤红,大气都未敢喘。

身居主位的李煜着暗红色烫金朝服,身姿精瘦挺拔,虽未及弱冠,五官轮廓却清冷如霜。

在烛火的映照下,他的身影在外人看来,却莫名有些萧瑟孤寂之感。

他这太子,当得实在碍眼。

他只想查明母妃当年之事,可到头来,皇后将她视为眼中钉,父皇也一心想将他废黜。

如今又出现了这种状况,景和宫似乎也与他犯冲。

李煜紧抿着唇,用力地捻了捻左手的虎玉扳指,清冷如霜的面容里透出一丝阴狠来,“本宫倒要看看,你们能阻我到什么时候?”

--

烛焰幽幽,燃到了后半夜,被不知从哪里钻进来的风吹灭。

西苑的一女衣宫娥起夜时,突然看见主殿偏北角的厨房庭院冒出一两点幽绿的光。她大惊失色,叫醒同伴前往。

冰天风雪覆盖着的那躯壳,在白茫茫如寒刃发光的天地里,一动不动。幽绿的光亮,在她身下静静地闪着。

窸窸窣窣的议论声在暗夜风雪里响起,“她,会不会死了?”

领头宫女推搡了身旁的小宫娥,“你...去探探她的鼻息。”

那绿衣小宫娥吓得差点儿哭出来,“我不行,我怕!我奶奶说那黑白无常的眼睛,就冒着可怖的绿光。”

悠长的阴风夹杂着人们对鬼神的恐惧与遐想,吹开了整座庭院的灯笼,宫女们缩着抱作一团,“快,去请张公公来!”

张公公,便是东宫的掌侍太监张清。

很快,暗夜中的火把烫醒了东宫殿内的所有灯笼。李煜本打算按照约定赴竹林之约,听到外头窃窃私语的动静,披起外衣。

骆闻的身影适时出现在门外,“殿下,您醒了吗?”

李煜的声音浸着夜晚的寒气,有些沉,“出什么事了?”

“启禀殿下,厨房后院,似乎发现了一块大玉石。”

《礼记•玉藻》有云: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

自古以来,玉一直是身份高贵的象征。可大殷王朝作为九州后起之新朝,偏居大陆西北角,自然资源不如东土富余,玉石资源更是稀缺,故而贵族世家,更纷纷以佩玉为荣。

李煜赶到院落时,庭院内的积雪已经被繁杂的脚步给踏尽。

“殿下,您看!”掌侍太监张公公拨开人群,手中捧着一块玉石往李煜这边来。

这玉石近一双拳头那么大,通体翠绿,甚至还发着光,仔细瞧,边角还有撞击的裂纹。

李煜接过他手中的玉石,那翠绿的晶体似乎他手中的纹路,散发着淡淡的余热。

饶是一向冷静的李煜,眼中也止不住震惊,这样的一块通体晶莹无杂质的玉石,若经巧匠细细雕琢,必能惊艳天下。

风雪渐停,向来人迹罕至的小庭院里到处弥散着火把的烟味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