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红太子后他变偏执了(199)

作者: 芝书 阅读记录

当晚, 沁溪公馆灯火彻夜未暗,龚邈宇拖着老病之躯,神色凝重地跪在李煜面前, “太子殿下,此事事关重大,请您尽快拿定主意,早日定夺,切不可失了先机啊。”

大理寺卿高嘉和也言辞恳切, “殿下,请您尽早定夺。”

此前,他们曾商议出了一个险招,此招一出,绝无退路, 却有绝处逢生之可能。不到万不得已的时机,他们不会拿出来用。

因为一旦事情败露, 所有人都会死得很难看。而今,龚邈宇和高嘉和都认为,是时候了。

一直以来,东宫的敌对重心一直都放在了七皇子李劼身上,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就在后宫之中,竟然有一个宫妃的枕边风, 能够轻易左右天子的决策。

可礼部尚书裴安和御史丞王隽却凝眉深思, 对此表示了强烈的抗议。

因赋闲在家许久, 王隽的脸上沧桑的疲态消除了几分, 可事态严重,他脸上的沟壑感不减反增, “殿下,下官认为此事还没有严重到足以举事之地步,一切尚有转圜,还请殿下三思。”

“是啊是啊。”礼部尚书裴安也在旁附议。

真到了那个时候,天子一怒,必定伏尸百万。更何况,如今大殷边境并不算安宁,外夷虎视眈眈。大殷境内,皇朝帝都千万不能出什么大乱子。

“哼。依我看,二位大人是享惯了清福,再不愿大动干戈,只愿做只缩头乌龟了。”刑部尚书高嘉和在一旁讥讽。

御史丞是世袭的官职,不管未来皇帝是谁,史官的地位都不会动摇。至于礼部尚书裴安,他先前跟随太傅丁仪,在帝都内外广设学舍,如今他桃李满天下,在朝中威望很高,各部各级都有他的子弟,也不愁自保。

可一旦沾染上谋逆的罪名,无论他们背靠多粗的大树,都要被连根拔起。

“你什么意思?”王隽怒发冲冠,瞪着高嘉和。

“二位大人的心思,我懂。”高嘉和轻嗤一声,“不论朝中格局如何变化,二位大人总能靠着祖荫自保,怎么会设身处地为殿下考虑,冒险干出谋逆的事情来。”

王隽拧着眉,表情黑得厉害。平日里他待人温和,可此时却直言开怼,与高嘉和急了眼,“你也知道这是谋逆,还敢撺掇殿下行动,你就不怕事情败露之后,会害了殿下?”

他鼻孔出气,眼神斜瞥了一下高嘉和,又提高了些音量,“我听说,最近陛下要重理近几个月来大理寺经手的大型案件,并有意裁撤一些尸位素餐的官员,其中就有高大人的爱徒顾氏,此时高大人向殿下献出如此激进的计策,不知道您安得是什么心呐!”

御史丞向来以胸怀重墨,口才斐然著称,这一番话说出来,直接将高嘉和气了个半死,“你...你!一派胡言,臣对太子殿下一片忠心,怎能由你随意污蔑。王隽,你身为言正的史官,竟然轻易口出谣言,揣测构陷忠臣之心,你该死!”

二人言语掐架,你一言我一语,裴安和龚邈宇又各自在一旁劝着,可越劝,双方火药味越浓,最后转换为四方对战。

不知过了多久,四人换气当口,室内气氛突然降了下来。

李煜居于首座,脸黑得厉害。左手拇指上的白玉扳指好似被他的粗粝的指腹磨平,“继续说,再大声点儿,最好是让所有人都知道,本太子有逼宫谋逆之心才好。”

他一说话,几人倒抽一口凉气,寒毛直竖,皆噤声。

李煜揉了揉眉心,他向来很注重仪态,不管在哪里都是正襟危坐的。可此时,他一只手放在左手腰腹处的矮几上,眸光似刃,斜斜地朝面前的几人射去。

“除了这些混账话,你们可还有别的要说?”

话一出口,在场四人都有了底,太子殿下在心里也不赞成逼宫这样的谋逆大事。

高嘉和以及龚邈宇的气势瞬间矮了一截,人也不自觉地往后退了两步。

反观王隽和裴安,眼神中却闪着光。王隽更是向前一步,给李煜行礼献策,“殿下,依下官看来,此事对于我们来说,非但不是一个威胁,反而是一个极好的契机。”

李煜终于抬了抬眉,神色有些缓和地看向王隽。彼时王隽背着烛火,昏黄的光亮照在他脸上的沟壑上,埋下道道幽深的阴影。

王隽不疾不徐地开口,“殿下,虽然此消息还未在宫中散播开来,可既然龚大人能够知晓,那么荣裕亲王那边,也一定得到了消息。或许如今,该急人不是我们,而是他。”

高嘉和轻斥,脸上尽是不赞同,“这是什么话?荣裕亲王怎能跟殿下比,单论他的出身,就已经无资格与殿下争夺这储君名额,荣裕亲王又怎么可能比我们还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