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红太子后他变偏执了(213)

作者: 芝书 阅读记录

可今时不同往日。

府中众人谁不知这几日,文武百官均入了宫,唯独自家王爷被落下。而来者唐家,更是家世显赫,多人在朝中任职高官。不仅出了个皇后,马上还要出一个太子妃。

孰轻孰重,下人们也懂得拿捏。

唐家夫人亲自冒雨前来,信誓旦旦地说王爷掳走了唐家大小姐,他们怎敢怠慢。

推开门的那一刻,唐夫人简直心都要碎了。母子连心,自从她知道女儿只身进了七王爷府过后,她没有一刻安神。

要不是唐文筠一再安抚阻拦,劝诫她不要误了大计,她不会等到现在。可是今晚不同,大雨瓢泼,黑云密布,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她再也等不得一刻。

唐晓璃发丝凌乱,衣服也是乱的。在黑夜中,母女俩隔着雨帘相望,泪水翻涌而出。

担忧,怨怒,自责,心疼,全部被大雨冲刷...

翌日,唐府里渐渐有了传闻,说是大小姐被七王爷给掳去,已然失了身子...

第91章 大局已定

因暴雨肆虐, 太和殿上跪着的大臣们被准许入内殿稍作整息。诸位大臣避雨不及,各个成了落汤鸡。

暗红的朝服被雨水浸湿,在摇曳的烛火下显得更加幽暗, 一如各位大臣们心怀怨怒的心。不知是谁小心地抱怨了一句,“皇上也太不近人情了。”

诸位大臣心照不宣,纷纷以咳声掩盖这般大逆不道的话,而后自觉地离发声源远远地,生怕祸端波及自己。

这可还是在太和殿上, 纵使有万般不满也该忍着,这是哪个不要命的敢在这儿口出狂言。

众人一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闭上了嘴不再说话。只是再见冯顺时,他们却止不住围上去, 为首的便是吏部尚书张孝明。因差事油水多,在一群轻瘦挺拔的官员们面前稍显圆润。平日里尽是别人求他办事, 他清闲日子过惯了,怎受得了这个苦。

“冯公公,您看这天气实在糟糕,皇上是否考虑过,将这最后的刑罚给免除啊。”

此话说完,大殿上传来了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张孝明又趁机说道:“你看, 这有些大臣身子骨弱, 已然有些不适了。臣子为民为国, 病坏了自己身子不要紧, 重要的是不能耽误政事啊。这两日,京城的官员都被召进宫来了, 手头上的事务都积压了一大堆,底下的人又笨,不敢做决策。”

冯顺一脸了然的样子,笑着截断他话口,“尚书大人的意思奴才又怎么会不懂?不消诸位大人说,奴才也心疼各位大人,方才已经向皇上禀明了此时。只是...”

冯顺的眉头皱了皱,众臣心中不免凉了几分。

“皇上说,天子之言不可轻易废除,说好了三日,少一个时辰都不行。只是如今外头雨大,诸位大人可在殿中避雨,等天晴了再继续便是。”

此话一出,殿中嗡声一片,躁动与不满声音更甚,几乎有掀破屋顶之势。可就是没有一个人,敢明确地站出来抗议。

这些老狐狸们,都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却还纷纷试图撺掇别人“揭竿起义”。

冯顺在这种不满快到达顶峰的时候适时开口,“诸位大人请听奴才说。”

乌泱泱地一片,没人理他。

他只好尖着嗓子,加大音量,“皇上宽宏仁慈,体恤爱惜诸位大人们的身子,特此下令给每位大臣们配备一个蒲团。”

打个巴掌再给个甜枣。

偏偏还有不少人吃这一套,殿中喧闹的声音已经消减下去大半。身为臣子,他们自然懂得见好就收。

说好的三日,确实不可因天气而更改。如今他们只祈祷这场暴风雨持续地更久些,最好能下一整天。

可天不遂人愿,夏日的暴雨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到一个时辰,暴雨骤停,暑气从每一块青石砖头的缝隙里向上冒出来。

多亏了内务府准备的蒲团不足,大臣们得以在第二日天光微露的时候,才出了内殿,重新跪在露天的广场上。

等到了午间时分,天空阴沉,乌云密布,丝毫不见太阳身影。众人庆幸的同时,精神却止不住恹恹地,也没有力气去反抗,唯有趁人不注意时,悄悄侧坐于蒲团上,按摩一下早已发麻的两腿。

巡视的太监们基本上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乌云终究还是没能带来下一场暴雨,日光躲在云后渐渐西移,傍晚时分,一缕霞光穿破云层,照在了太和殿前那数百阶白玉长阶上,闪着透亮的光。

胜利的曙光,终于要来了!

--

另一边,唐府。

唐晓璃昨晚烧了一夜,到了中午总算是恢复了些。唐夫人亲力亲为,在一旁衣不解带地照顾着,“璃儿,来,最后一碗药,喝了你便好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