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谋(544)

作者:安绵绵 阅读记录

接下来的第二件:

是对士兵们,论功行赏。

玉陌认识到了兵力,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这是绝对不可松懈的。

要让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

犒赏三军。

前些日子办的那些官员,其中有一部分是贪官,所贪的银子令人咋舌。

玉陌抄了他们的家,这会用在这里,可谓是刚好补上缺口。

大周原本国库空虚,但是,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省。

士兵们多领了一倍的军饷,有功的格外还送米送面。对于牺牲的士兵,也为家属发齐补贴,且其后代在官方工作机构,享受优先录用,上学可减免一半的费用。

一番操作下来,十分人道。

除了正规长备军,玉陌还下了一道召令。

以农养兵。

如今的大周,依然以务农为主。

但是,和平期,士兵们若一直在军中,需要一大批军饷不说,家中的农业无人照料,便会慢慢荒废退化。

以农养兵。便是农忙时回家种地,农闲时进营地操练。他们的收入,只交正常的一半税收,剩下的,无论收获多少,都是自己家的,以此来抵军饷,而在营地时,只提供吃食,不再额外发放晌银。这些兵,一般也不能晋升。

为了配合此政策,整个大周二十个州府,各自建设一个训练营。由朝廷亲自派人监管督察。

正规军除了常规的守边境国门,还有两只常备军,殷将军营下,和赵家军。

殷将军其实不太想留下来,但是得将不易,玉陌自然得想法子。

褚丽儿如今在长安,自从玉陌登基,她们娘两也算安全得见天日。

玉陌便直接让殷将军驻军西北,西北地大,又有边关要塞,境外是西凉蛮夷等各诸侯国。

让殷将军去西北驻军,褚丽儿和孩子也能过去,算是两全了。

如此安排,殷将军再不能推脱。

至于赵家军,为大周第二支常备驻军。

玉陌封了赵世城为镇国大将军,赐京城府邸,赐赵家军特制兵符。

这是对赵家和赵家军莫大的肯定和奖赏了。

赵家原本就是大族,若不是被老皇帝陷害欺负,现在早就是一等国公了,其实玉陌这个封赏也只是中规中矩。

只是雪中送炭总是比锦上添花更让人感恩,也更容易让人记住。

至此。

朝廷大换血,新势力崛起,为以后的繁盛打下坚实基础。

还有第三点,是针对老百姓的,赋税压低,商税拉高。商业做得越大,税收越高。

说得好听些,算是劫富济贫。

百姓们拍手叫好,商户们却是傻眼了。

只不过,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家也只敢背后议论几句,不敢真的做什么。

却保不齐有几只傻鸟,被人一激便冒出了头。

最先实行的是京城,京城纨绔子弟最多,比如钱家。一个小小的六品官,但是家中有许多的生意。

闹得还挺厉害,找了几家同流,搞了个联名上书,要抗议。

被有心人推波助澜,很快,玉陌就知道了。

玉陌看着何太傅,“太傅按照旨意办就是。”

“总归是动了一大部分的利益,上次罢黜官员皇上就已经得罪了许多人,这一次,牵扯到利益,怕是有更多人站到了朝廷的对立面。”

玉陌笑了笑,“总要杀鸡儆猴,不然动不动联名。胆子太大了不好。”

何太傅皱着眉。

玉陌抬头,不以为意,“那就查一查那些出头的,家里总有些七七八八的事,若是没有,便创造一些。”

何太傅知道玉陌有能力,从这些日子的作为来看,还有魄力,有决心,是个优秀的君王,如今看来,还十分的腹黑。

他低着头,不动声色,手指却微微握了握,“是,微臣遵旨。”

第411章 你还是太子他爹呢

所有的改革尘埃落定,用了三个月,而后,一步一步走向正轨。

到年底的时候,矛盾激发到顶点,全部都被有计划地扼杀在摇篮中。

新年伊始,大周,一片太平。

京城。

头顶上的烟花一簇接着一簇,长街上,都是人,看起来热闹无比。

宫中,却显得多少有些冷清。

“什么时辰了?”

“回皇上,过了亥时了。”

“去景阳宫。”

“是。”

景阳宫就在御书房旁边,是太子姜敬亭的住所。

谢公公低着头,打着灯在一旁跟着玉陌。

不知不觉,太子已经11个月了,马上就一岁了。

玉陌从登基之后,几乎日日宿在御书房,将曾经的遗留问题,全部翻出来解决了个干净。

老皇帝撂挑子许久,以前的事情,内阁有的不敢做主,有的不想做决定,便积压了许多问题,这可是个体力活,新的旧的事都凑在一处,整整大半年,才全部解决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