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谋(57)

作者:安绵绵 阅读记录

这一世,无论如何,无论何种代价,她都要保住卫家,不仅要保卫家平安,还要保卫家昌盛。

月璃轻吐出一口气:今天,都是好消息。

曲三娘站在窗口,看着月璃的身影渐行渐远。

若当初,我有这般的智慧和心性……。

宁静中传来一声长长的叹息。

许久,才传来她低低的声音,“邵游,备马车,去孟府。”

第42章 十五年前

十五年前,大周一片盛世景象。

新皇即位五年,内有何太傅,外有薛将军,国泰民安。

河西廊外的西凉,想与大周互市,皇帝太傅皆是赞同,只薛大将军坚决反对,这才一直搁置。

理由是互市对西凉的好处更大,养肥西凉的兵马届时来对准大周,不是明智之举。

河西廊外,一直都是薛大将军驻守,自然有发言权。

西凉地广人稀,物质稀缺,亟待互市却迟迟没有下文,便有些蠢蠢欲动,碍于大周的精兵强将,一直也没敢有大动作,但是小的骚扰不断。

为了安抚边境百姓,建立友好邦交,朝廷肯定互市的大有人在。最后是由薛大将军,全权负责河西廊,不日与西凉交涉。

只是,旨意颁发没多久,还没到河西廊,便出了大事。

皇后带着五岁的太子,在京郊的华岩寺为生病的公主祈福,被西凉奸细放火围攻而死。

京城的皇上听闻噩耗突发心疾而亡。

未央宫中发生未明火灾,和太子龙凤双胎的公主死于非命。

皇室一夜之间,被翻天覆地。

满朝哗然。

自古有事也是臣子先挡,像这样目的明确,臣子没事,王先死的事,历史上都是头一遭。

随着皇帝的逝去,皇帝的影卫也在一夜之间消失。

大周每一任皇帝都有上一任皇帝留下的影卫,保护其安全。

据说影卫是一支可怕的力量,但如今看来不过如此。

皇帝死,影卫消失,一时之间,京城高官人人自危。

国不可一日无君,作用皇帝唯一的皇室宗亲,誉王理所应当地上了位,成为新皇,国号不改,只从一年开始,史称大周复元年。

先皇励精图治,太平盛世安定,很快,大家进入新皇的统治。

先皇遇害,朝廷政事并未受太大波及,内政还算稳定。

不过对于杀害先皇的西凉,朝廷表示绝不姑息。

正当攻打西凉的计划进行地如火如荼时,西凉国王亲自来到大周,负荆请罪,带上了滋事的六人。

道清原委,一切都是误会。

据西凉国王的交代,是这六人对西凉皇室怀恨已久,又对大周不通互市不满,想要挑起两国战事,所以才做了那等十恶不赦之事。

西凉国王将人交给大周,由新皇发落,并送来了大批的战马,以示结交友好的诚心。

朝廷支持反对的声音各占一半,最后是主张和好以丞相为首的一方胜利。

最后的结果是:新皇接纳了西凉国王的请罪,那六人被当日处以极刑,以报先皇大仇。大周收下了西凉的战马,开放了大周西凉边境贸易。

西凉国王感恩戴德,朝廷皆大欢喜。

除了死去的先皇,先皇后,先公主,以及先太子。

没有人去质疑,为什么六个西凉人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大周腹地,避开京城的布防,害了皇后和太子。

没有人去质疑,为什么皇帝身体好好的,却突然暴毙。

没有人去质疑,未央宫为什么会失火。

更没有人去质疑,先皇被西凉人害死,西凉和大周的来往却更紧密。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世态炎凉,莫过于此。

也不是没有人心里有想法的,而是先皇已死,说再多亦是无用。

而那些义愤填膺的御史,都被以扰乱国家安危为由死在了正午门外。

若有人留意,就会发现宫中内侍被换了一半。先皇后身边伺候的人全部死于非命。先皇后娘家魏家,被人弹劾被夺权,下放到各闲散的职位。

一切快得猝不及防,看起来又无比地自然,仿佛预演了百十遍。

至此,先皇一门落幕。

如今的太子,便是当今皇上与皇后的嫡长子。

皇后是薛家的女儿,薛皇后的亲哥哥,便是当初极力反对互市的的薛大将军。

誉王手握兵权,正午门外血腥扑鼻,自然没有人敢再做无用功。

大周元年,曾经的誉王,如今的新皇,只用了三个月,便安稳地坐上了那个位置。

到如今,整整十五年。

十五年里,薛家有从龙之功,在誉王登基后那几年立下汗马功劳,很快成为朝中除太傅之外最大的势力。

整个薛家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但好景不长,大周八年,薛家被弹劾百条罪状,百姓在宫门口告御状,闹得沸沸扬扬。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