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外室后我不想奋斗了(347)

作者:两边之和 阅读记录

他俊朗的脸上表情凝定,看上去不苟言笑,可越是这般矜贵冷淡,便越是让人心动。这样的闻九霄,余枝都忍不住看呆了。

他每一次的答题都又快又好,他嘴里念出的那些或长或短的诗句,余枝不是很懂,却莫名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余枝目光灼灼地看着闻九霄,明亮地灯光之下,他那张英俊无比地脸在她眼里比天上那轮圆月更皎洁璀璨。

这样的闻九霄叫她怦然心动。

最后自然是闻九霄赢得了灯王,他自管事手中接过那盏精致的琉璃灯,送到余枝面前,“幸不辱使命。”

余枝还在望着闻九霄,他是发光的,是渡着五彩祥云了,余枝心口怦怦直跳,这种情绪有些陌生。

她绽开笑容,那种发自内心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的喜悦笑容,“三爷真好!”这句话比以往哪一次都缱绻。

闻九霄也笑了,什么功名利禄,都抵不过眼前女子的明媚笑容。

两人深情对望着,围观的人羡慕极了。这一对夫妻,感情可真好!

“这,这不是小闻大人吗?难怪赢得了灯王,原来是小闻大人呀!小闻大人可是中过状元的。”有人认出闻九霄,吼了这么一嗓子。

众人更是又羡又慕了,天哪,天哪,相貌这般出众,还是状元郎……不少姑娘脸都红了。

这便是偶像被认出的场面吗?余枝和闻九霄对视一眼,心有灵犀,赶紧走吧。

一家三口在奴仆的护卫下挤出人群,夫妻又是对视一笑。

不知何时天落了雪,落了一身,不知不觉两人便走到了白头。

第243章 我家三爷

对于枝枝来说,元宵节所有的记忆无非就是挑花灯和吃元宵。哦,还有那首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当年学习这首词时老费劲了,什么“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什么“蛾儿雪柳黄金缕”,总之是不大理解。

而现在,看着这眼前亮如白昼的灯市,这攒动的人群和满耳的喧嚣,余枝什么都理解了,忍不住小声念起这首词来。

闻九霄望过来,余枝迎着他的目光,灿然而笑,“想起一首看过的词。“她大声朗诵起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闻九霄心中一动,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吗?不,他的枝枝不在灯火阑珊处,她就在他的身边,挨着他的身体,挽着他的胳膊,笑语盈盈。

“好词!”他赞。

“当然是好词了!”大词人辛弃疾写的,能不好吗?

闻九霄眉梢一挑,问她,“好在哪里?”

余枝……

鉴赏诗词这样的事,问她真的好吗?余枝心念一动,随手往身后一指,“好在那,那,还有那!”

那理直气壮地样子,闻九霄都惊愕了,随后是他畅快地大笑,她的枝枝可真是个活宝。

雪越下越大,本来还准备去放河灯的,现在也只能被迫取消了。安全起见,还是回府吧。不过,看着手里提着的灯王,今晚余枝已经很满足了。

小崽子也很满足,左手老虎灯,右手兔子灯,丫鬟小厮的手上还帮着提着好多盏。偏他还振振有词,说要凑齐十二生肖。

这没毛病,可崽儿呀,那几盏鲤鱼灯、荷花灯算什么呢?这是准备回去开个灯笼铺子吗?

今夜的闻九霄兴致特别高,不仅体力好得惊人,还在余枝耳边念了一整夜的诗词,直至她沉沉睡去,梦里也萦绕着他低沉的声音。

赢来的那盏灯王,就挂在他们的床头。

后来余枝才知道,元宵夜,又有官员遇刺了,她都忍不住要腹诽了:这刺客真有意思,专挑过节下手,昨儿街上那么多人,刺客随便换身衣裳往人群里一躲,哪找去?

元宵一过,正月就过了一半了,离他们搬出去的日子更近了。平北侯府收拾得怎么样了?余枝决定去瞧瞧进度。

才到平北侯府半个时辰,贺晓蝶就窜过来了,“舟舟跟他堂姐打起来了,都闹到侯爷跟前了。”

“那走吧,去看看。”余枝并不着急,小崽子好歹也是府里的嫡长孙,没人能委屈了他去。贺晓蝶的下一句话,“你还是快点吧,人家爹娘都过去了。”

余枝顿时就不淡定了,她家小闻大人一早就出门了,小崽子势单力薄,她得赶紧过去给他撑腰。

老远就听到两个孩子争吵的声音,还间杂着二嫂苏氏的声音,余枝脚下速度就更快了。

“……不给她,那是我娘的灯,为什么要给她?”这是小崽子的声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