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外室后我不想奋斗了(385)

作者:两边之和 阅读记录

“大哥,我明白你的意思。可你也该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枝枝性子单纯,她是有些顽皮,但要说对母亲不敬,或是什么坏心思,她是一点都没有的。高门大户里那些弯弯绕绕,她也不懂,说话做事都是直来直往,难免会让母亲觉得不快。”

闻九霄虽冷着一张脸,眼神却很诚恳,“大哥,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母亲那里我会去请罪的。至于枝枝,流落在外那些年她吃了很多苦,我亏欠她良多,实在不忍拘束她的性子。大哥,你反过来想一想,枝枝这种一眼就能看到底的性子,是不是比面上恭敬,背地里有无数小心思,无数小手段,甚至冷不丁插你一刀的要强?”

闻承宗一想,还真是!他拍拍弟弟的肩膀,感叹,“老三啊,大哥知道你也不容易。”

闻九霄眼皮翻了翻,心道:他有什么不容易的?他的小日子不知过得多舒坦呢。他家枝枝乖着呢,在自己吃亏和别人吃亏之间,自然是别人吃亏比较好了。枝枝这样的性子就很好,至少能护住自已的孩子。但凡性子软弱一点,舟舟能不能保住还两说呢。

大哥还有闲心操心他这一房的事,成亲十几年了,自己枕边人的性子都没认清楚。他后院那个有孕的姨娘,要不是他出手帮了一下,那胎儿早就保不住了。

闻承宗很欣慰兄弟能听他的劝,颇有成就感地回去了。尤其在听说老三去了母亲的院子,他就更满意了。谁说老三发达后瞧不起兄弟的?都是嫉妒,老三对他这个兄长一如既往地尊重。

他不知道,闻九霄是去了侯夫人的院子不假,但压根不是去请罪的,而是替余枝描补的。

“母亲,虽是无心之过,但枝枝回去后仍深感不安。特意自我惩罚,抄了孝经向母亲陪罪。”

闻九霄送上他昨晚左手抄写的孝经,虽然他不太在意母亲的想法,但为枝枝着想,还是别让母亲老盯着她了吧。面子他已经给了,至于母亲信不信,他就管不着了。

闻九霄离开后,看着一笔还算工整的字,侯夫人的心情总算好了一点。

这个老三家的,总算还有点救。

第270章 故地重游

余枝根本就不知道闻九霄替她抄了孝经,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居然能模仿她的字迹,还是用的左手。所以小闻大人是不是太能干了点呢?

“三爷,这都三月了,你的任命什么时候能下来?”余枝不想在京里呆了,出门玩都不尽兴,她也没有什么朋友,张静婉吧?她是太子妃,余枝也不好经常到太子府上去。不方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太招人眼了,余枝不怕事,但怕麻烦。

至于张静婉来找她……那更麻烦,还是算了吧!

“差不多了,地方已经瞧好了,是南边一个比较富庶的府城,盛产茶叶,是正四品的知府。”其实以他的功劳和能力,封疆大吏都做的。但闻九霄不在意,他外放是想做点实事,正四品的知府够他施展的了。

只要他能做出政绩,是没人敢抢他的功劳的。哪怕在外头多蹉跎几年,三十出头他也该升回京里了,到时最好能进内阁。

余枝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南边呀!挺好的。”上上辈子打小就学“杏花春雨江南”,南边不仅风景秀丽,而且还是鱼米之乡,经济都比别处发达。余枝就是个俗人,有好的选择,谁乐意去穷旮旯?

“那我去规整一下,看看要带什么行李过去。”余枝从秋千上下来。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她准备列一张详细的单子,把能用上的全都采买好,省得路上抓瞎。

她毕竟有过出远门的经验,十分清楚古代可不如现代方便。在现代,背个包就能出门了,缺什么路上都可以买到。古代却不一样,有时走好几天都不一定能遇到一个村镇,指望路上补给,那真是痴人说梦话。

当初从安城到京城这一路,就多亏她准备的东西齐全,闻九霄的人都是跟着沾了她的光,要不然他们就只能啃硬得跟石头一样的干粮了。

“忙什么?”闻九霄把她拽了回来,“我已经吩咐清风了,放心,这一路肯定让你舒舒坦坦的。”闻九霄也想起了从安城回来这一路,他准备挑挑拣拣抄过来。

余枝一听,又坐回秋千上,清风办事,她还是很放心的。

“这府里怎么办?”余枝被闻九霄推着,有一下没一下地荡着。

“留些人手就行了。”闻九霄早就想过这事了,他是外放,又不是不回来了。京里留下人手,可以充当他的耳朵眼睛,京中发生的事他也好及时知道,对他在任上的公务也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有武安侯府,他不至于对京里发生的事一无所知,然而,闻九霄是个习惯把一切掌控在自己手中人,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他更相信自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