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外室后我不想奋斗了(589)

作者:两边之和 阅读记录

顿了下,她脸上的表情越加柔和,“十坛看着多,这么一分,可不就没了?哦,还有老二和老四那里,妾身觉得都是自家人,一人一壶尝尝味儿就算了,还是人情走礼当紧。侯爷说对吧?”

武安侯能说不对吗?

他心里那个窝火呀,却没法发泄。回到自己院子里,后悔极了,早知道给二儿子一壶就行了。

哎呦,他的半坛子葡萄酒啊!心疼!

心疼的武安侯立即就给三儿子写了封家书,信上的内容就一个,要葡萄酒。

武安侯一走,侯夫人脸上的笑容也收了,淡淡地吩咐,“去,传我的话,侯爷身边伺候的,扣两个月月钱。”眉头皱了下,“新进门的那个姨娘,还有丁姨娘,也一样罚了。”问就是我高兴。

主子行事不妥,那肯定是身边伺候的人的错,谁让你没拦着劝着?被罚了一点都不亏。

她拿侯爷没办法,还处置不了几个奴才吗?

其实并没有分完,库房里还有三坛子呢。她是走人情了,但并没有送那么多。葡萄酒那么稀罕的东西,老三用的都是大酒坛,一坛足有二十斤,她又不傻,怎么可能送那么多?一家送个五斤就顶天了。

老三家书上说了,葡萄酒对女人尤其好。她喝了几天,睡觉都香了。剩下的三坛她要留着自己慢慢喝,给别人干什么?养好了身体瞎作吗?

第423章 办学堂了

“大娃,二娃,快出来,爹今天带你们去学堂报名。”刚从衙门下值的翟有贵推开院门大声喊,就算一晚上没怎么睡,他现在的精神仍十分亢奋。

两个男娃像小炮弹似的从屋里冲出来,“爹,真的?真要送我们去念书?”

自打现在的县太爷来了,爹比以前忙多了,但家里的日子好过了,一个月都能吃上一回肉呢,有时爹还会给他们买点零嘴。他们还听到爹总跟娘念叨,再存点银子就送他们去学堂,还说只有念了书才会有出息,县衙的谁谁写了一笔好字,只抄抄写写,除了四季衣裳,每个月能领一两银子,比他的差事轻松多了。

大娃和二娃就记住了,念书好,念书能成为有学问的人,长大了能找到好差事,能领一两的工钱。他们心里就暗暗期盼着家里赶紧攒够银子,好送他们去学堂念书,现在终于盼到这一天了,能不高兴吗?

“这还能有假?”翟有贵看着两个虎头虎脑的儿子,非常高兴,“快去换身衣裳,爹领你们出门。”

两个儿子尖叫一声,兴奋地又冲回房间,速度快得跟旋风一样。

“啥?当家的,现在就送他们去学堂?咱家的银子还不大够。”在屋里给孩子做鞋的赵大花紧跟着就出来了,很诧异。

翟有贵特别高兴,“够了,咱们县太爷在城里开了两家学堂,学堂提供笔墨,回到家了可以蘸着清水在石板、木板上练字。也不用买书,等学生字练好了自己抄书。关键是束脩便宜,一个月交五十文,一年才六百文。”但凡不是太穷的人家,咬咬牙都能把孩子送进学堂。

赵大花不敢相信,“真的?那要这样可就太好了。”念书的花销可不止束脩,大头是笔墨纸砚。书可贵了,薄薄的一本《三字经》都要好几百文,越往下读需要的书就越多,饭都吃不饱,谁家供得起读书人?若笔墨纸砚不花钱,只交束脩,家里还真能供得起。

“那是当然。”翟有贵十分得意,“县太爷开这两个学堂,就是为了造福咱们这样的普通百姓,让大家都能念得起书,识了字才能找个好差事。进了学堂,若是学得好,不仅不用交束脩,还能挣银子呢。”

“挣银子?”赵大花惊呼。

“学堂里半年一次大考,第一名的奖励一两银子,第二名有五百文,第三名是三百文。”翟有贵解释着。

“一两银子?天爷哎,比大人挣得都多。”赵大花都听直眼了。而大娃二娃则兴奋地脸通红,“爹,我们一定好好念书,给家里挣银子。”

“好样的,爹就指着你们兄弟俩给爹长脸了。”翟有贵摸摸两个儿子的头,眼里透着暖意。儿子摊上了好时候,比他的运气好。

余光瞥见闺女羡慕的眼神,翟有贵看向自己的两个闺女,大闺女八岁了,小闺女四岁了,小闺女还能等一等,大闺女……

翟有贵的眼神落在大闺女身上,柔声道:“大妞,你也去换身衣裳,也跟着一块去报名。”

“我也能去念书?”大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翟有贵点头,“学堂也收女娃娃。”

大妞的眼睛蓦地就亮了,像撒了一河的碎星。她忍不住朝娘看去,“娘。”

赵大花却道:“女娃娃念书有什么用?男娃女娃混在一起不像样子。”这么大的闺女,都能当半个大人使唤了,学着操持家务,将来嫁到婆家才不会被婆婆挑嘴。又不是大家小姐,何必浪费银钱去念劳什子的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