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外室后我不想奋斗了(644)

作者:两边之和 阅读记录

所以,祖母有什么怨气都冲着爹去,跟娘一点关系都没有。就算京城条件更好,闻西洲一点也不想留在这里,他自小就跟娘母子俩相依为命,哪里分得开?他要是留在京城,跟妹妹弟弟岂不就生分了?

说到管教,侯夫人也不得不服气,儿子把孙子教得真好。无论是接人待物,还是礼仪规矩,大孙子都是一等一地好,比府里的那两个强多了。

武安侯见了大孙子也是极高兴的,就是有些嫌弃他身形单薄,不够强壮。但隔天闻西洲到演武场上走了一遭,他顿时什么意见都没有了,拍着孙子的肩膀,笑声朗朗,“好,好小子,不愧是我老闻家的种,你爹把你教得极好。”

武安侯是武将,他的四个儿子,除去长子身子骨不好,只有老三走了文臣的路子。看大孙子身形单薄,还以为老三只拘着他念书了,没想到这小子武艺一点都不差,才十四,就把他的亲兵全打趴下了。这样的天赋,比老三一点都不差。

家有麒麟儿,侯府后继有人了,高兴,当浮一大白!

武安侯却忘了,他大孙子武艺是好,但人家是回京来参加县试的,人家要走的是文臣的路子,谁要继承他的侯府了?

真要继承,也是继承他爹的平北侯府。

闻承宗对这个侄子是真心喜欢,他自己没儿子,这样一个哪哪都出色的亲侄子,跟他血脉最近,他怎么能不喜欢呢?

“长大了,像你爹,好好考,为咱们侯府争光。”

秦玉霜的喜欢就复杂了,她一直都知道这个孩子会有出息,可她没想到,他会长得这样好。姿容仪态一点都不比京中的世家子们差,压根就看不出是在山云县那样的小地方长大的。

差一点这个孩子就是她的儿子了,她要是有这样一个儿子,她还愁什么?

闻承安两口子的喜欢也是真心实意的,别看离得远,这些年里跟三房走动最勤的就是四房了。两口子都是实诚人,心里一直记着三哥三嫂的情,哪怕手头并不宽裕,也尽自己所能往山云县送东西,光是刘氏就给闻西洲兄妹三人就做了不少针线。

现在侄子回京了,看着跟三哥那么像的大侄子,闻承安高兴地进进出出脸上都带着笑。还专门请了三天假,领着侄子熟悉京里。

刘氏的长子六岁了,一见到闻西洲就跟他特别亲,闻西洲看到他就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妹妹和弟弟,也乐意哄着他玩。

看到牵着手的两兄弟,刘氏的眼神越加温柔。她嫁了个好夫君,虽然在府里不受宠,但待她特别好。成亲八年,虽然她只生下一个儿子,但夫君不仅不纳妾,在家里还愿意听她的。儿子将来若是能有侄子一半出色,她这辈子就别无所求了。

闻承曜也是喜欢闻西洲这个侄子的,喜欢之余还颇有遗憾。他的嫡子比侄子小五岁也就罢了,但庶长子比侄子并没有小多少,但跟侄子一比,光是个头就矮了一大截。

再一考校学问,闻承曜更自闭了,他深深地嫉妒了,这么好的孩子怎么就是老三那狗东西的儿子呢?气死个人了。

至于苏氏,她的心情最复杂。相貌好,仪态佳,小小年纪就文武双全,这样的少年谁不喜欢?苏氏也不例外,但她的喜欢是割裂的,一边喜欢,一边讨厌。

倒不是讨厌闻西洲本人,而是讨厌他是闻九霄和余枝儿子的这个身份。

别人的喜欢和讨厌,闻西洲一点都不在乎。打小他娘就教他了:他又不是银子,怎么可能让人人都喜欢呢?就算他是银子,还有视金钱如粪土的呢。

比起住在武安侯府,他更喜欢住在平北侯府,当然了,他也想住到爷爷那边去。跟祖父比,闻西洲跟爷爷更有话说。他知道自己姓闻,传承的是闻家的血脉,然而,内心深处他对武安侯府没有太多的归属感。

什么光宗耀祖啦,振兴门庭啦……他从来都没有这样的想法。小时候他读书是因为娘总说将来就靠他了,他要是没点本事,怎么给娘养老?怎么让娘躺平?长大懂得了更多的道理,除了为自己,他其实还是为了爹娘。

为了那一句“虎父无犬子”,为了不坠爹的威名,县试他也会全力以赴。他要让全京城的人都知道,就算他娘农女出身,也不是他们能说嘴的。

闻西洲抵达京城已经是十一月底了,县试在来年二月,除了去爷爷那边,他几乎都是闭门在府里读书,特别的低调。以致于县试都考完了,都没有多少人知道。

张榜这一天,众人看着榜上最显眼的那个位置,十分茫然。

闻西洲?县试第一名是闻西洲!闻西洲是谁?

京城人士?京里有这个人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