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摄政王后只想摆烂+番外(109)

作者:卡了能莎 阅读记录

他得一个人承担所有可能到来的罪名,确保此行万无一失。

他转过头不去看那目光,安慰自己,不过两三个月,等他回来,便一切都好了。

等他回来,他再不会有任何事瞒着皇上。

秦时行狠下心,转身离去。

走到门口,虚弱的声音在身后响起:“王爷——”

秦时行脚步一顿,随即加快脚步,大步离去。

把所有不舍都扔在身后。

作者有话要说:

呜呜呜老秦被气走两回可第三回还要巴巴地去哄老婆(#-.-)

第51章 朝变

进入十一月,天越发凉了。

今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巫山的薄雪堆到了山腰,也染白了朱红的宫墙。

子时的御书房里,烛火不时发出毕剥的轻响,铜壶里的水烧开了,在火炉上咕噜咕噜,安静又催眠。

皇帝披着厚厚的狐皮大氅坐在案前,手撑着额头,眼睫低垂快要睡去。

小福子轻手轻脚地过来,把换了新炭的铜金暖炉塞到他手中,皇帝一动,缓缓睁开了眼。

小福子轻声劝道:“皇上,夜深了,回寝宫歇息吧。许是下雪耽误了,也许皇上明日醒来信就到了。”

皇帝把暖炉拢在怀里,裹紧大氅,摇头:“他承诺过,每日都会给朕寄信。”

许是为了印证他的话,话音刚落,门口就传来太监的通报:“皇上,有一封八百里加急快件。”

皇帝眼睛一亮,迅速拆开。

先是一目十行看完,又重新从头到尾看了几遍,最后小心翼翼地把信纸叠好,放入案上的檀木盒中,压在一叠厚厚的信纸上面。

又一阵脚步声,刑部尚书黄章急匆匆地赶来,甚至没顾上行礼,开口道:“皇上,大事不妙。”

“说。”

“跟在王爷身边的暗探发现,王爷的贴身小厮秦海并不在车队中,是别人假扮的。”

皇帝怔愣住:“秦海如今在何方?”

黄章摇头:“发现得太晚,已经无法追踪。”

皇帝脸上血色褪尽,怒道:“朕当初让你盯着王府每一个人,监视每个人的动向,你是怎么办事的!”

黄章愧疚,跪下请罪:“是臣无能。”

他又道:“也许只是巧合……”

但立刻意识到不对,若只是巧合,王爷为何要让人假扮,千方百计拖延他们发现的时间,秦海此去必是办大事。

皇帝沉默片刻后道:“暗中展开搜索,发现行踪后立即抓捕,朕亲自审问。”

心里的不安到达顶峰,秦海跟了王爷十几年,北境之行艰难遥远,他不可能不跟在王爷身边。

王爷在谋划什么?

十一月底,摄政王离京一个多月,朝中风声渐起。

先是御史台一位小官上疏,弹劾摄政王“品行不端,屡次出入烟花之地”,言辞凿凿。

当朝律令明文规定官员不得出入烟花之地,但满朝文武,有几个屁股是干净的?这简直是在找茬。

皇帝当朝驳斥了那个官员。

哪知过了几天,几位小官联合上疏继续弹劾摄政王。这回的罪名重了些,“随意缺席朝会,目无天子,不尊圣上”。

皇帝罕见地动了火,依然当朝驳斥后原折发回,外加罚俸一年。

本以为只是小事,哪知十二月初,对摄政王的弹劾骤然激烈起来,罪名越加越重。

这一切的起因都是蚩侗王新立。

摄政王离京前,虎符已归还皇上,带走的是一纸调兵令。

然而这本该投身边境战事的二十万兵马,竟出现在了蚩侗境内,拥立蚩侗新王。

北境虽远,但朝中大臣们谁能没几个眼线,不过几天,这消息就由蚩侗传入了京城,掀起轩然大波。

先是御史大夫牵头,御史台诸位大人联名上书,弹劾摄政王以边境战事为由,巧取二十万兵马控制权,干涉蚩侗内.政只为满足一己私欲,其心可诛。

言官联名本不足畏,他们专职弹劾,一成的罪名可以说到十成十。

于是皇帝依然按下不表,只说一切等王爷返京再行定夺。

墙倒众人推,摄政王丧失军权又远在北境,一场酝酿了十二年的清算排山倒海而来。

翌日,朝中八十余名文武官员联名上书,兵部、工部两位尚书赫然在列。按满手印的陈情书上列出了“罪人秦时行”十三桩罪状。

一为颓放燕饮,不遵朝制;

二为目无君上,品德不端;

三为结党营私,野心勃勃;

四为贪污受贿,暗含不臣;

五为断袖之癖,引诱圣上;

……

……

领衔上奏的兵部尚书慷慨陈词:“罪人秦时行勾结蚩侗,里通外国,意在谋反,请皇上削其王爵,下谕收回调令,令北境都护即刻将其押解回京候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