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锦鲤喂饱小夫郎了吗?+番外(10)

作者:糖花糕 阅读记录

知道流景有所担心,袁溪连忙安慰,“村里人没说什么,你不用担心。都说这下放心了,你就有人帮衬着了。”

未了,又补充道:“村人虽看重这些,但也知道流家是怎么对你,所以更希望你能过得好点。”

闻言,流景顿了顿,一瞬间心里有股难言的情绪在翻涌。

第6章 糖环(三)

天空下起了朦胧细雨,整座山都被笼罩在细雨之间,远远望去宛若仙境。

流景熟练地将清洗干净的鱼放进盆里,再在鱼身周边放一圈剁椒,入锅蒸到陶向晚下工回来就可以了。

素菜则是胡萝卜清炒玉米,胡萝卜是在院子里的菜圃里边挖的,刚成熟不久。

陶向晚爱吃辣,流景爱吃胡萝卜。陶向晚就在院子里边弄了个小小的菜圃,一边种辣椒,一边种胡萝卜。

一切都做好了,流景看了眼天色,知道陶向晚差不多下工了。

天依然在淅淅沥沥地下着牛毛细雨。今天一大早还是晴空万里,正午天就开始变阴,下午更是开始落雨。

流景仰头看着雨点撒下来,从角落里取了把纸伞,往陶向晚做工的方向走去。

近来天色好,没什么下雨的迹象,陶向晚也就没有带伞的习惯。但现在也不过是暮春,天气又微微转凉,若是淋着雨回来,怕是要着凉生病的。

雨是斜着的,经风这么一吹,将流景的半个肩膀都打湿了,但他却全然没有发觉,只一个劲地想着要在陶向晚下工之前赶到。

那个地方流景知道,芍药村的一切他都熟识。

另一边,一群大老爷们刚刚好收工,和东家说了几句便各自回家了。陶向晚识字,留下来帮助东家看材料单。

东家姓赵名铭立,刚搬来村子不久,是做收购生意的。收购村里的东西,拿去镇上卖,相当于牙行的作用。村人一般很少去镇上,山路远又不方便,赵铭立就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赵铭立也做其他生意,因而家境在芍药村也算是殷实。他近来要建屋子,就请了村人来帮忙,正好听人介绍了陶向晚。

再者赵铭立一人看不过来写着各种事项的材料单,其他家人又不识字,陶向晚的出现正好解了他的烦恼。

做完该做的事情,陶向晚也不久留,和赵铭立道了声后便抬起胳膊,挡着雨回家。

“向晚,留在这儿吃了饭再回去吧。”赵铭立年近四十,对人和善,因而称呼陶向晚亲切些。

他见陶向晚勤快,为人又老实,很是钟意这个后生,因此经常会留人吃饭。但陶向晚每次都婉言拒绝,从不逾矩。

果不其然,这回陶向晚又拒绝了他的这份好意,作揖后便走了。

赵铭立盯着这青年的身影,正要说什么,却看见一个容貌清秀的哥儿撑着一把竹伞,从远处迎过来,停在了陶向晚身边。

本以为陶向晚会拒绝,却看到对方不但没拒绝,反而轻轻抚了抚哥儿湿掉的胳膊,又是无奈又是温柔地一笑。

“......”目睹了一切的赵铭立突然有些五味杂陈。

怪不得每次都急着回家,原来是有夫郎了。不过二人倒是般配。

正巧,他的女儿端菜的时候,见自家阿爹傻傻站在门口不知道在看什么,便唤了声:“阿爹,快来吃饭了,在看什么呢?”

“女儿啊......”赵铭立叹了一声,苦涩着脸回过头,“阿爹差点给你丢脸了。”

他原先是见陶小子人正直,想着把自家从小疼爱的女儿介绍给他。虽说他知道陶向晚家贫,但为人好就行,他能帮衬着,他的女儿嫁过去一定能幸福。

好在还没开这个口,不然脸都丢大了。也是,这么好的男人呢。

*

两个人淋湿了些身子,陶向晚便烧了热水,让流景在灶房里先洗,换身干净的衣裳。等流景换洗好后,他才给自己烧了热水。

在拿碗筷时,陶向晚突然看到放在灶边的糖环,有些讶然:“糖环?”

糖环是过年的一种小吃,由面糊炸成,因形状像糖环而得名。摸着挺硬,但吃起来喷香,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炸一些,能放很久。

流景正在清炒胡萝卜玉米,笑着点头:“嗯,是袁婶给的,说是让我和你一起吃。”

闻言,陶向晚点点头,拗了一段放进嘴里,确实很香。尝完手中这块,又掰了一段递到手里正拿着锅铲的流景嘴边。

“尝尝?”

向下瞥了眼白皙的指尖,以及捏着的一小块糖环,流景的心差点漏跳了半拍,手里的盘子都差点飞了出去,但好在,手稳。

犹豫了片刻,流景还是咬了上去,舌尖却不小心碰到了那白皙的指尖。

流景连忙叼了糖环撇过头,假装端菜去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