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手握帝师系统(科举)(4)

作者:侍女的短刀 阅读记录

这位薛会元就是原书男主,这倒和她记忆中的剧情对上了,不过可惜的是,他在殿试中表现平平,并没能夺得状元。

白汽漫上脸来,大爷摆弄着蒸笼劝慰她:“小公子年纪轻轻,样貌又俊美,来年再战,必能中第!”

话说到这儿,不照顾下生意说不过去了,李时居刚好也觉得有点饿,便在摊前站定,“两个,不,四个肉包子吧。”

两个带给云氏,另外两个留着自己吃。

大爷心情很好,一手拿钱一手交货,顺便笑嘻嘻凑上来讲了句,“若是真想中榜,我倒是能给你支个招。”

李时居来了兴趣,抬眉看他。

大爷自己也拈了只大白馒头啃,腮帮子鼓鼓囊囊的,“薛会元去年入京,一整个冬天都在隔壁贡街上的国子监读书,确有真才实学不假,但到底是从漠北进京的,这会试啊,少说也得看跟上头的关系……三殿下,您知道的吧?”

他一副卖关子的模样,不等李时居张口,便把包袱抖露出来:“——薛会元进国子监,全靠三殿下善心资助,帮人帮到底,自然这会试也替他说了好话呗。”

李时居“哦”了一声,没多反驳,颇有风度地向大爷微微颔首,揣起包子往大街上去了。

树大招风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寒门小子一步登天,这坊间传闻可真够乱的。

她记得很清楚,原书中陈定川的确资助过一批学子进国子监,但人薛瑄完全是凭自己本事和男主光环考上的,跟走后门没半毛钱关系。

何况薛瑄入朝后也没少投桃报李,陈定川最终成就大业,缺不了他在背后推波助澜。

李时居三下两下将包子塞进嘴里,从礼部衙门前绕回贡街上。

那辆青幔马车,好像就消失于这个方向。

凭借对原书剧情走马观花的了解,和这三个月来的沉浸式大小姐生活体验,她脑中已经下了判定:

——车中的“殿下”就是三皇子陈定川。

毕竟大皇子陈定夷快四十了,年岁不符,而二皇子陈定南在外领兵,排除法一算,很简单。

知道是陈定川后,她心中反而松懈下来。

原书中,最大赢家的就是这位出身平平的三皇子,端方君子大好青年,用人格魅力征服朝野,眼下他正编书修史,协理太学,顺便搞搞科举。

正与卖包子大爷的说法重合。

回想起陈定川将自己赶下马车的语气,嗯……似乎并没有那么端方。

不过李时居无暇顾及那么多,既然系统任务是要她入学国子监,往后少不了要跟这位殿下打交道。

跟紧未来的一把手,早日当上他的左膀右臂,平步青云,顺便把老爹和老哥给弄出来,才是迈向人生巅峰的坦途啊!

前方一阵沸腾,街上锣鼓喧天。

原来是报喜官从礼部衙门而出,骑着高头大马,高举贡院旗子,出发前往各府各会馆报喜。

天时凉快,李时居担心再遇上锦衣卫,步履飞快地赶回侯爵府,好在大门紧闭,看来昨晚她的夜探并没有打草惊蛇。

云氏正揪心地在花厅里踱来踱去。

“娘,孩儿什么都没打听到,”李时居走进来,朝云氏摇了摇头,“北镇抚司安排许多人手,似乎都在找寻哥哥的踪迹。”

云氏六神无主地叹了口气,然后眼尖地发现了女儿手上还未来得及藏起的伤疤。

“你的手怎么伤成这样!”云氏从博古架里取了药,很心疼地拉着她在桌边坐下。

李时居看着母亲担忧的侧脸,感受到润物无声的暖意,眼眶微微发烫。

武德侯府从来不是重男轻女的那种家庭,对女儿的关心并不比儿子少,除了不能加官进爵,李慎和云氏这些年已把能力范围内最好的都给李时居了。

只是云氏向来体弱,因此现在家道中落,偌大的担子,竟要少女用稚嫩的双肩扛起。

“娘,吃点东西吧。”上好药,李时居移开目光,从怀中将油纸包好尚且温热的肉包子拿出来,“怪女儿没用,昨夜没能将粥给爹送去。”

“不怪你,你爹若知道你这份心,一定很欣慰。”云氏拍了拍她肩头,把案桌上的一本账册翻开,“这是赵管家连夜理出来的,我寻思着,咱们李家也是个正派人家,就算落魄,也得把该交割的交割了。”

侯爵府里的仆人,大多是家生奴才,属于主子的私有财产,双方之间并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

一旦李慎被定罪,他们多半会被官府卖掉。

赵管家那样经验丰富的大概还能寻个类似的活计,可小丫头老婆子们,要么流落烟花巷,要么只能去出卖体力。

李时居想了想,点头称是,“府中上下,从管家到丫鬟小厮,谁不是尽心尽力、极少惹是生非的?我想咱们不如给他们脱了奴籍,出去也能寻个好营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