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172)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秦鱼已经做好了没有多少人报名的打算,若是征发不到多少劳役,秦鱼就让秦王派给秦鱼的三千刑徒给顶上,里面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将采伐的时间线拉长,等到河水结冰的时候,县里同样能积累足够的木材和石材。

但是,自从征告发到各乡里之后,第一日各乡的里典报上来的人数,就超过了秦鱼需要的总人数的预期。

秦鱼纳闷:“我这征发的可是苦役,怎么有这么多自发劳力报名?”

向圭笑道:“这算是什么苦役?不过是在离自家不远的地方做工,连县都没出呢,还有盐和布帛拿,这样的好事,我可是头一回听说。”

秦鱼:“那他们还真相信我能如实支付答应他们的报酬。”

向圭简直要翻白眼了:“就连山间采的野花都能换牲畜苗,更别说大木和大石了。如今县里的百姓们恐怕都觉着咱们栎阳的官署是个取之不尽的财宝库了。”

你当每天散落到各家各户的家禽都是假的吗?百姓黔首们不傻,自然知道拿到手里的才是最真实的,如今县里的牲畜苗都还没换完,征完劳役就是拿不到盐和布帛,用劳役换牲畜苗也是可以的。

再者,秦为了建造宫室和陵墓,几乎每年都要征发劳役去山里采伐大木和大石,还是无偿的那种。住在水边沿岸的百姓和官署,若是见到河里漂着的木材没有及时打捞起来,县官和百姓是要受到处罚的。因此,秦鱼别说是有偿劳役了,就是无偿的,黔首们也必须听从。

对向圭说的野花,秦鱼纠正道:“那可不是寻常野花,那是油菜花,可以榨油的,等到明年这个时候,说不定咱们就能吃上菜籽油了呢。”

向圭看着秦鱼,觉着这孩子真是异想天开,但他也不说丧气话,只道:“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不管是种什么,从种下到收获,都是需要人力打理的,只要这些你都规划好了,我没意见。”

秦鱼挠头:“先种一些试试吧,反正现在我手里的种子不多。”

不管怎么说,百姓们能自发来他这里做活,除了缓解了秦鱼的用人压力,还让他第二个计划能够提前实施了。

秦鱼给栎阳的第二规划,就是大量种植果树,以柿子和葡萄为主,桃李杏山楂枣子板栗等果树为辅。

秦鱼已经看过栎阳的舆图了,他在上面看到了各个乡里的分布位置,却没有看到边界线,他去问向圭,向圭也很诧异的告诉他,栎阳是没有分界线的。

栎阳的北边是频阳,西边是泾阳,东边是重泉,东南是郑县,南边是戏,县和县之间是大片的空地,谁家有能力去开荒,地盘就是谁家的。

就是这么任性。

所以说,在秦国,或许是在整个战国时代,都是土地多到没有人去开垦,而且这个开垦,还不是去开垦完全无人问津的荒地,而是在原先有阡陌做界,因为各种原因荒芜了的田地里耕种。

这样的荒地,栎阳周边也有,都是百姓们无力耕种之后才荒芜的。秦鱼要做的,就是尽量的将这些荒地给利用起来,比如,在靠近乡里的空地和道路两旁种上果树。

果树种植虽然也需要人去打理,但工作量上,要比种田少许多,这样,日常的时候,就可以以亭为

单位,让亭长来负责果树的日常看顾,等到施肥除草或者采摘的时候,秦鱼会再发动县里的人手去干活。同样是有偿的。

这些果树名义上都是属于县里的财产,但他并不打算让人严加看管,更不打算设立刑罚惩罚偷摘果子的人。水果可以饱腹救人命,也可以为人体提供微量元素,提高人体机能,秦鱼要想提高人口出生率,就要为百姓们创造一些可施行的条件。

等到秋季收获的时候,秦鱼就可以利用大量的果实酿造柿子醋和葡萄酒、葡萄醋,这些既可以当做劳役报酬发放给百姓们,还能卖给食铺和商人们,进项或许没有花露那么暴力,但它细水长流啊,完全可以作为官署日常的一项工作来做。

现在百姓们干活这么积极,他就可以给乡里百姓们和来往的商人们发布公告,说明栎阳县需要购买大量的柿子树苗和葡萄藤苗,其他果树苗也少量需要,请他们运来栎阳官署,官署会按照市价购买。

柿子是民间常见果树,百姓们都认识,有不知道葡萄是什么的,秦鱼就特地在栎阳四个城门口各放了一个大陶缸,里面种上从西乡自己家里移植过来的葡萄藤给来往的人们做比照。七八月份,葡萄藤上已经挂上了圆溜溜的青葡萄,非常好辨认,只要是见过的,都能一眼认出来。

他现在先将消息放出去,等到果苗收购上来,也就到了八月份秋收的时候,去山里采集大木和大石的百姓黔首们也该回来了,秋收过后,他就再发动一次有偿劳役,请这些百姓们帮他把果苗遍植各乡里道路两旁,等到明年春天,这些果苗,至少能活一半吧?他要是放出果树不限制百姓采摘的消息,百姓们自发去维护果苗,会不会成活更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