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265)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不管怎么说,秦鱼既然已经答应了精油和香制品优先由范雎使用,秦鱼就不打算利用这两样为自己这边屯粮了。

他的主意,打在了羊毛布匹上。

自从去年冬天建造起织室之后,织室的织机就没有一日停止过,没有麻线丝线,秦鱼就想法子从其他地方购买,等到今年栎阳本地的羊毛收上来之后,秦鱼甚至增加了纺织机的数量,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羊毛和羊绒纺织完成。

栎阳本地的羊毛还没纺织完成呢,白起又送来一百车的羊毛和几万只的羊,秦鱼只庆

幸,他这边已经用上齐人更先进的纺织机了,否则,他真的要开始发愁了。

因此,等到上郡郡守来找他的时候,秦鱼这边已经囤积了大量的布匹。不论是粗麻、细麻、绫罗绢帛锦缎,还是羊绒羊毛布,秦鱼这边应有尽有。

上郡郡守完廪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文士,他言辞恳切,想要栎阳这边帮助上郡发展羊毛产业。

上郡原先是魏地,后来被秦国打下来,成为了秦国的上郡,等到义渠被攻打下来之后,上郡向西扩充,与北地郡相邻,成为了秦国北方抵御赵国的防线。

上郡设在黄土高原上,这里靠近秦国洛水和黄河的地方农耕,靠近赵国前河套平原的地方属于草原和戈壁,可以放牧。

因此,秦国的上郡是一个农耕与放牧混合交织的地方。

上郡的地理优势决定了可以大力发展牛羊马匹养殖业,但秦鱼并不看好黄土高原上的草场。

众所周知,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松软,在遇到雨水冲刷之后,若是没有草木固定,土质及其容易随着雨水流入大河。

现在黄河水还算清澈,是因为黄土高原上人口稀少,牛羊等牲畜的数量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现在的黄土高原上应该是水草丰茂,还存在原始森林的。

水草和原始森林固定了水土,让流向大河的雨水携带不了多少泥沙,大河里的水,自然就是清澈的。

若是大力发展上郡,在黄土高原上大量养殖山羊,山羊会将高原上的草啃食殆尽,甚至连草根都不会留下,没有草根固定的黄土,只要一场雨,土壤中供草木生长的营养物质会毫不留恋的奔向大河,久而久之,大河也就不再叫做大河,而要改叫黄河了。

当然,大河的水慢慢变的浑浊,不只是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还有大河上游的洮(tao)河两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同样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还有泾水上游,几十年后郑国渠的修建,就是引携带大量泥沙的泾水冲刷渭北平原,泾水中携带的黄土泥沙量多到足够覆盖渭北平原三百华里近四万公顷的盐碱地,可见泾水上游黄土泥沙流失有多么的严重。

泾水虽然不注入大河,但黄土高原的水土,是及其容易流失,却是事实。雪崩的时候,每一朵雪花都不是

无辜的,秦鱼并不想明知道后果,还要去做这个导致这个后果的原因。

但秦鱼并没有直接拒绝上郡郡守,栎阳这边梳洗羊毛过程,并不是严格保密的,即便秦鱼不帮他,只要他想知道,早晚能知道,并且在上郡自己就能做起来。

因此,秦鱼跟他道:“我觉着,郡守的当务之急,不是建造羊毛工室,而是帮助秦国,从赵国购买粮食。”

郡守完廪诧异:“公子何出此言?”

秦鱼笑道:“郡守来我栎阳,相比以往,以为如何?”

郡守完廪想了想,道:“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的确是这样,秦国禁止百姓行商,禁止百姓四处走动,每天除了从早耕作到晚,最好什么都不要做。如果一个外国人来到秦国,他只会有两个感受,一个就是秦国的百姓太勤劳了,都在田间劳作,另一个感受就是,秦国国内太安静了,不见喧嚣和人流。

而栎阳,则是完全不一样,如果他不是确定自己在秦国,他还以为是在齐国呢。

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就是形容齐国国都临淄人多的词语。

栎阳倒是没有张袂成阴、比肩接踵,但到处可见挥汗如雨的人,累的。

从他进了栎阳之后,不是见在田间劳作的妇女小孩和老人,就是在挖坑挖渠搬送土方和大石服劳役的青壮,好似栎阳县所有的百姓都来到了田野上劳作,没有一个在家的。

但让郡守完廪奇怪的是,如此劳累的做活,老人小孩都不放过,但他们的脸上却不见半点怨恨和愁苦,反而只见满足和期盼。行车在田野里,还能时不时的听到一些乡野歌音,真的是特别的奇怪,以及新奇。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官至郡守的将领,栎阳的青壮们,身体也太过健壮了些,都是作为军卒的好苗子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