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282)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教育成了他们认知的短板。

而秦鱼现在做的,就是尽量补足这块短板。

当大家都在一个差不多的起跑线上,到底谁跑在前头,那就真的看谁自身的本事强了。

栎阳这边的爰书和信件,一边都是直达秦王的案头的,秦王又又又一次收到秦鱼的爰书的时候,就跟他以前收到的来自秦鱼的每一份爰书和信件一样,展开看过之后,说一句“异想天开”,然后在上面盖上王印,就丢开不管了。

以往秦鱼这样的“异想天开”太多了,但每一次实施之后的结果,都能让他大开眼界,久而久之,秦王对秦鱼给他送来的栎阳政令,就不再多废心力的去理解和揣测了。

秦王现在所有的心力和注意力,都在韩国的战场上,只要秦鱼能为他源源不断的提供他想要的兵器和粮草,不管秦鱼要什么,他都会心甘情愿的答应的。

秦国的君王们对他的大才们一向都是这么慷慨的,以前的

孝公是,现在的秦王稷是,以后的秦王政秦始皇同样是。

这封平平无奇的爰书跟其他寻常的爰书一起,被下面的郎官如常的发往各地,范雎并没有看到,因此,他是不知道这封按照寻常流程送上来又送走的爰书存在的,自然也就不会想到,这封再寻常的不过的爰书,将会给秦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就是看到了,恐怕心在天下的范雎也不会在意的,因为,一方面他跟秦王的想法一样,只要秦鱼能为他征讨六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他就不会去干预秦鱼在做什么。另一方面,秦鱼这边“胡闹”一通之后,具体施行起来的动静非常小。

秦鱼只拨出了三五间大教室,几个学室弟子去教课就算了,这行动,跟他以前动辄千人万人的行动力,几乎算不上什么了。

就真的很雷声大雨点小。

栎阳县的孩童们来来回回强制性分批次的每月到这几间不起眼的教室了接受最基本的识字和算数教育,安静、无争、不起眼、无争议,就是这里的日常了。

就这样平静无波的过了一年,当所有的官吏几乎都要忘了这里的时候,一个人悄无声息的来到了栎阳。

他一路从上郡走来,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了栎阳的土地,用自己的双眼看过栎阳百姓们的生活,用自己的舌头尝过栎阳百姓们吃过的食物喝过的水,等他终于走到栎阳都邑之后,他没去声名赫赫的栎阳工室,也没有第一时间去拜访栎阳令,而是随着上学的孩童们去了他们平日里听课上课的地方,跟着听了一节非常具有秦国特色的课堂。

这个人就是儒家当世大贤,荀子。!

第102章 荀子游秦

孩子们上课的大教室原先是集体宿舍,建在官署与栎阳王宫之间。

这五间大通铺是秦鱼上任之后新建的,最开始是提供给在官署里劳作的奴隶居住,后来附近新修建了煤室之后,这个宿舍就供给煤室的奴隶居住,再后来织室建起来了,就供给给织室里的女工们春夏秋个季节居住,织室扩大后,重新修建了宿舍区,这边就空了下来,正好划给学童们做大教室用。

这几间教室都是用青砖砌成的,窗户开的极大,屋檐挑的极高,屋顶覆盖的是青瓦片,冬天住在这里肯定很冷,但夏秋时节,却是通风凉爽,非常惬意。

教室后门处栽了一排大柳树,大柳树下坐了一堆的老翁老妇,他们都属于栎阳官署的养老一族,在这里扫扫地,浇浇花,维持一下孩子们上下学的秩序,就能获得一日餐饱腹,安享晚年。

相比于下地劳作,现在的活计并不多,闲暇时候,孩子们坐在教室里上课,他们就坐在教室外头蹭课,一样的。

荀子跟着一群年纪不大的小孩子们进了学堂,他看起来就像是哪家送孩子上学的老翁,来了之后,就被热情的老翁老妇们拉到了这里,分给他一个小马扎之后,就闲聊几句,开始等待一看就很年轻的学室弟子们来讲课。

今日第一堂课讲的是秦国的历史名人故事,开篇点题:诚信乃为人之本,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

然后开始讲商君在栎阳开始变法之初,为了能取信国人,立木建信的故事。

上面年轻的学室生侃侃而谈,唾沫横飞,下面坐着听课的小学子们听的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外头听课的老翁老妇们也摇头晃脑,时不时的点评一下今天这个学室弟子讲的比上回那个要更好听一些,上回那个讲的太潦草了,一看就是急着下课,糊弄人的......

被拉着坐在这里听讲的荀子:......寓教于乐,很好啊......

一堂课半个时辰,休息一刻钟后,继续第二堂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