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293)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但秦鱼并没有气馁,因为他知道,赵国还有一个产粮宝地,那就是前后河套地区。

现在黄河最北面两个拐角的前后河套地区,水土流失基本没有,土地肥沃的不要不要的。

之前是匈奴在此牧马放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这片土地被赵国打了下来,还修建了赵长城,以此来抵御匈奴。

这片土地虽然被赵国打下来了,但赵国只是将之当成防御匈奴的边境之地,因为此地水草丰美,赵国的将士同样在此牧马,却没有在此耕种。

前后河套这片肥美之地,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迁境内百姓十万户来此充实边疆,并令蒙恬在此屯兵戍守之后,被黄河几字形包围的这块土地,才算是开垦起来。

黄河之水,也是从这个时间段开始,一日比一日的浑浊起来的。

只有开垦,没有治理,疏松的黄土地不再驯服,随着雨水的冲刷,最终流进了大河,让河水变的浑浊。

现在还跟大地齐平的河内郡黄河河道,也是从此开始,一年比一年的抬高起来,最终形成了极易决堤改道的地上河。

现在,秦鱼让上郡的百姓们大量种植牧草,大力发展牲畜养殖业,禁止开垦农田,所以上郡的民生产业极度单一,根本不具有稳定性,要想稳定,还得是农业。

所以,秦鱼瞄准了此时还在赵国手里的河套地区。

有了河套(平原)耕种,上郡(鄂尔多斯高原)放牧,上郡就稳了。

但有一点点的小问题,那就是,这河套,还在赵国手里呢。

不过,这个问题不大。

今年年初的时候,秦鱼跟上郡郡守使了一个非常怀柔的政策,那就是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让上郡的百姓带着全套的铁制农具和足够的粮食朝河套那边移动,去跟留守在河套地区的赵军和牧民接触,说服他们与他们一同在河套地区耕种。

此时,李氏父子正在代地与进犯的匈奴交战呢,河套这边有防守,但因为匈奴都被引到代地去了,河套这边的防守就薄弱许多。

而且,赵人是耕种惯了的中原人,不是以放牧为生的匈奴人,他们见到“手无寸铁”只有农具的秦人,虽然心里也有戒备,但是,秦人有粮食啊,还有粮种,这粮种还是种在他们赵人自己的领土上,要是这样都不敢和秦人接触,让他们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种地,那他们赵人就枉称勇猛!

当然,赵人有意的忽略了他们跟秦人‘等收获的时候平分粮食’的协议,他们只承认,种在他们赵国土地上的粮食,就是赵粮,跟秦人没有关系。

于是,上郡的百姓以及秦鱼派去的农家弟子,是扎扎实实的在河套平原种了大半年的地,开荒耕种的,不光有菽、粟、稷、麻等五谷,还有从西域引进来的瓜果胡椒等经济作物,总之,只要是能开荒出来的土地,就没有一处空闲的,都种的满满当当的。

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赵人的帮忙了,毕竟,这些秦人,可真是太会种田了,而且,种的花样繁多,他们看的眼馋。

反正都是在赵国的土地上种,种了也是我们赵人的,那就种呗。

秦鱼听汇报的时候,心里是有些小得意的,嘿嘿,中华人,中华魂,果然就没有不喜欢种田的。

种的时候和打理的时候,都挺好,只有收获的时候,出事了。

李牧特地从代郡赶过来,驱赶已经在河套平原建房居住的秦人,禁止秦人踏足赵国的土地,收割赵国土地上的粮食。

倒是没有杀人,想也知道,李牧要是下令杀了秦人,这可就是两国交战了,武德充沛的秦王,定不会善罢甘休。

秦赵之间因为互送质子带来的风平浪静,恐怕就要打破了,秦人跑到赵国的土地上耕种固然不对,但你赵人若是不同意,这些粟米瓜果,恐怕也长不成呢?

这其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秦人傻了跑到邻国去种地,还是你赵人暗中投敌,将赵国的土地献给了秦国,才和秦人合作一起在这里种粮的,你说的清吗?

要想证明清白也可以啊,驻扎在这里的五千赵军,全部杀了吧,反正这大半年里,跟秦人一起种地的,他们当中,一个都不少,全都杀了吧。

李牧会杀人吗?

他当然不会杀,他不仅不能杀,还得温柔的将秦人都送回秦国境内,但即将收获的粮食,要怎么处置,你们秦国派个人来跟我协商吧。

上郡郡守是想跟李牧打上一场,掰掰腕子的,协商什么?谁的拳头硬,这地里的粮食就归谁,这可都是多少年的老规矩了,没差的。

上郡郡守可是偷偷的去那两块地看了不止一回了,天老爷,他都不知道就在他家地头,他的卧榻之侧,居然还有这样肥沃的土地?在这里长出来的瓜,可真甜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