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316)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靠近山壁的最里面,冰冷的山体是最佳的冷库,这里堆满了粮食、肉、蛋、盐、酱、铁等珍贵物品。

这里一层其实是一个小型的粮仓,然后就是一堵薄薄的砖墙,砖墙外头又是一层,这一层空间已经是两翼墙开始往外扩张的部分了,空间要大一些,分了三个格子房间,这里堆满了皮毛、布匹、铠甲刀械等物。

这一层,同样是用墙隔开,但相比于第一层薄薄的单层墙,这一层墙体,则是厚厚的双层墙。

所谓的双层墙,就是里面一层青砖,外面一层青砖,中间中空,这是为了给外头的火塘跑烟用的,也是取暖用的。

这一层空心墙,就是关中时兴的火墙了。

这层火墙,可以给储存在这里的皮毛、布匹和铠甲保暖,有了这层空间,做阻隔,最里面的粮仓,就可以保持一个非常低的温度,便于保存易腐坏的肉蛋等食物。

皮毛是打猎获得的,肉是腌制过的猪肉和狗肉,也有军卒上山打野猎到吃不了的猎物生肉,都拿到外头冻硬实了,储存在这里。蛋则是分下来的鸡蛋鸭蛋鹅蛋。

相比于肉,蛋在冬日里更显珍贵,因此,这些蛋,都被很宝贝的储藏起来,等新年的时候再拿出来吃掉。

内层需要冷藏储存食物,但对外层而言,有了这整层的火墙,整个据点的秦军,都不会惧怕任何的寒冷。

第一层是粮仓,第二层是布仓,第三层,是厨房和卧房。

第三层,张开的两翼扩至最大,内部同样用中空墙分出了三个大大的房间。

中间空间最大,是砌了灶头的大厨房,靠墙是灶头,中间是整排整列可供百人同食的饭桌。

靠墙的灶头的烟道和中空墙连接,呈∩形分布,当中迎面五个两尺口径的大铁锅灶,两边分别是两个小一号的铁锅灶。

这九个铁锅灶口,每一个都连接着后头的中空墙体,每一个灶里都燃烧着火焰,日夜不停,持续不断的为中空墙提供热量。

第三层的中间是厨房餐厅,两边则是驻军的宿舍。

宿舍的床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火炕大通铺,上层是木板床大通铺。火炕会在夜里烧上一些,让室内温度进一步升高,让住在这里的人可以舒服的渡过一天当中最寒冷的午夜。

这火不多,一般烧到下半夜火就熄了,但室内温度同样会保持下来,因为,住在这里的都是青壮汉子,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火炉,同样为保持室温做贡献。

上下两个大通铺,每一个都是宽敞的十人铺。这样一个宿舍,标准能住上四十人。两边宿舍一共是八十个标准床铺位,但实际上,即便住上一百个人,也不会让人感到拥挤。

有了这火墙火炕取暖之法,秦军卒的被寝便都轻薄的很,只有粗麻包裹的薄薄的一层棉絮和芦苇絮,这大大的减少了军队的棉絮和布匹供应。因为这张被寝,一年四季都能用,不用考虑兵卒冬天没有棉被冻死的因素,自然就减轻了均需供应。

相比于轻薄的被寝,每一个秦军的冬日标准军装则是统一的大棉袄。每一个长至膝盖的大棉袄,里面塞的,都是统一的六两的棉花。

穿着暖和的大棉袄的百人秦军,白日里则是聚集在第四层的空间里活动。

第三层和第四层之间的墙,是实心墙,这个实心墙夯实的有一尺厚,和两翼的同样不少于一尺厚的墙体连接起来,组成了这个据点最里面的一层堡垒。

也是最坚实的一层壁垒。

第四层空间,是没有墙壁间隔但

有立柱支撑的一个至少三百平的大空间,平日里,秦军学习、室内训练、一对一的比武等活动,都是在这里。

这个大空间里,没有修火墙,只在墙根里排放着兵器架子,用来安放兵卒们平日里用不到的戈矛和刀剑、弓箭等兵械。

为什么没有在这里修建火墙呢?

是因为要让军卒持续性的适应外头寒冷的天气。不然,你整日里住在温暖的内室,等到要上战场的时候,却适应不了外头寒冷的天气,杀起敌来,就会影响兵卒身体的灵活性和敏锐性,最终的结果,不是杀死敌人,而是被敌人杀死。

所以,军卒们白日里要让身体保持适度的寒冷,到了夜里需要休息保持体力的时候,才会被允许进入温暖的内室。

寒冷会消耗士兵的力量和精气神,在需要沉睡休息的夜晚,如果能保持温暖适宜的温度,可以降低军卒本身身体的消耗,夜里军卒身体消耗少了,第二日进食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吃饱,这样将会节省很多粮食。

但也不是一点子火星都没有的。在靠近中间的部分,呈圆形分布着几口大铁锅,大铁锅用铁链吊着,里日夜不停的烧着热水,以此来保持空间的温度和湿度,不至于在室内结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