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番外(331)

作者:一口香 阅读记录

秦鱼的翅膀功在长期且遥远的未来,对当下,作用微乎其微。

他看似对秦国做了很多,秦国也似乎改变了许多,但实际上,这个改变,在当前的历史形势下,可以忽略不计。

秦鱼心有余而力不足。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秦鱼从现在开始,就要结一张大网,或者,这张大网,从很早以前,他就已经开始在结了。

秦国现在的人口至少七百万,老中青少幼的男性比例为1:0.3:0.8:1.5:3,女性比例为2:3:3:2:5。

非常非常的不健康。

中青年男人数量最少,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死在战场上了,新生儿数量最多,而且是女孩子最多,是因为,这几年百姓日子过的好了,百姓敢生敢养了,而且,如果实在无力养育太多的新生儿的话,他们会溺死男孩,留下女孩。

因为现在随便在秦国路边拉住一个黔首都知道,女孩不用上战场,女孩享受和男孩子一样的受教育的权利,新的农具在不断革新,一年比一年的变的轻便且好操作,有了这些农具,女

孩子同样可以下地种田养活一家老小,女孩子还能织布,女孩子可以赚钱养家,除了可以出嫁,女孩子还可以留在家中给父母养老......

而秦国现在的年轻女孩,已经有这样的能力了,只要现在秦国已有的政策不变,以后这样的女孩子,将会更多,且变成一种风俗流传下去。

五年时间内,秦国的人口数量整体是在持续增长的,增长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俘虏和奴隶买卖,另一个,就是新生儿的降生。

这是一个好现象,但秦鱼压根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意味着,至少十年之内,有新生儿的家庭里,养育孩子,将会只出不进。

秦鱼都已经打算好十岁以下的孩子不收人头税了,但在当下看来,这项政策,至少要往后推三至五年。

负担啊,尤其是对一个常年征战的国家来说,这批新生儿,就是纯粹的负担,养活他们,可太不容易了。

但这是甜蜜的负担,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秦鱼先将幼儿的口粮多划一些出来,然后将青壮女子的口粮按照勉强能吃饱的分量划出来,再将老年人的口粮按照饿不死的分量划出来。

最终,他得到了一个数据。

根据这个数据,秦鱼可以得出秦国目前的储存粮,可以全力供给六十万大军吃饱一年。

要是边生产边征战的话,这一年可以往后延长。

但这只是冰冷的数据,跟现实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他得留出备用粮来应对突发状况,这样,供给大军的粮草,急剧收缩......

秦鱼怎么算,粮草都不是太充裕的样子。

好在秦鱼还有B方案,那就是数以几十万计的牲畜。

等谷粮吃的差不多了,宰杀牲畜也能支撑很长时间的。

秦鱼将这些数据列成表格,配上应对的方法,整理成文书,等到上党有变的消息传到秦国之后,他现在做的这些就有用处了。

公子池和孟伯禾带着长长的队伍出发了,他们的目的地虽然不一样,但走的路,都是一样的。

公子池刚到河内军营,还没缓过气来呢,就收到斥候来报,说是上党郡守靳黈被韩王召回新郑去了,因为,靳黈誓死要与上党共存亡。

公子池的心情糟糕透了,原本以为是个美差,现在居然成了烫手的山芋,其中落差,不可谓不大。

孟伯禾的心却是陡然落了地,觉着该来的,总算是来了。

武安君就是武安君,从来都没有错判过局势,这应该就是武安君从来不打败仗的秘诀了吧?

没错,孟伯禾虽然对秦鱼表现的很恭敬,他心里也确实对秦鱼很恭敬,但他从来不认为他们目前面对的局势,是秦鱼自己判断出来的。他才多大?天下大势学完了吗?

毕竟,秦鱼自己也说了:“......武安君有此忧虑。”

孟伯禾从来没往秦鱼扯白起的虎皮做自己的大旗的方向去想过。他只当白起跟秦鱼分析过目前上党的局势以及面临的变化,秦鱼自己当真了,提前做出的后手。

至于白起为什么不向大王进言,而是跟秦鱼剖析,这就不是孟伯禾能知道的了。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要马上向国内报信:上党初有变!

要国内君臣做好准备。

至于是个什么样的准备,他们只要等着听王令就行了。

河内离咸阳,可不如上党离新郑近,消息还没有递到咸阳,韩王就紧急派冯亭来接任上党郡守了。

估计韩王也怕秦国那边先一步接到消息,以为韩国背信弃义,惹怒秦王。

韩王算是挺有“诚心”的了,但变故还是发生了。

同类小说推荐: